|
定風波(三·淥水橋) / 作者:仲殊 |
南徐好,橋下淥波平。
畫柱千年嘗有鶴,垂楊三月未聞鶯。
行樂過清明。
南北岸,花市管弦聲。
邀客上樓雙榼酒,艤舟清夜兩街燈。
直上月亭亭。
|
|
定風波(三·淥水橋)解釋: 《定風波(三·淥水橋)》是宋代仲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淥水橋下南徐好,
橋下的淥水平靜安詳,
畫柱千年嘗有鶴,
橋上的畫柱歷經千年,曾有仙鶴停駐其中。
垂楊三月未聞鶯。
垂柳在三月時還未聽到黃鶯的鳴叫聲。
行樂過清明。
人們歡樂地度過了清明節。
南北岸,花市管弦聲。
南岸和北岸,花市上傳來管弦樂的聲音。
邀客上樓雙榼酒,
邀請客人上樓,設宴款待。
艤舟清夜兩街燈。
清澈的夜晚坐船,兩側街道上的燈光閃耀。
直上月亭亭。
直接抵達月亮高懸之處。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美麗的場景,詩人通過淥水橋下的淥水、千年的畫柱、垂柳和花市的繁華,展現了南徐地區的景色和生活氣息。詩人還描寫了人們歡樂的清明節,邀請客人上樓享用美酒,夜晚乘船行賞,直到登上高懸的月亮亭子。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的描繪來反映人們的歡樂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和人文景觀,通過對淥水、畫柱、垂柳和花市等細節的描寫,展現了南徐地區的美麗景色和繁華生活。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南徐地區寧靜的自然景色和熱鬧的人文氛圍形成鮮明的對照。清明節的歡樂和邀請客人上樓的場景,進一步增加了詩詞的生動性和喜慶氣氛。最后,詩人以直上月亭亭的形象來結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練而流暢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南徐地區的美麗景色和繁華生活,同時展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一個寧靜而歡樂的場景,同時也引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