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驀山溪 / 作者:仲殊 |
黃金線軟,玉露生輕潤。
青頭破初芽,拂煙痕、一枝猶嫩。
東風著意,不放舞間□,春漸暖,柔無力,依依怨和□。
旗亭帶晚,又是清明近。
惹盡別離愁,約啼鶯、深深與問。
灞陵傷感,那更入陽關,扳折處,我無心,行人自多恨。
|
|
驀山溪解釋: 《驀山溪》是宋代詩人仲殊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黃金線軟,玉露生輕潤。
青頭破初芽,拂煙痕,一枝猶嫩。
東風著意,不放舞間□,
春漸暖,柔無力,依依怨和□。
旗亭帶晚,又是清明近。
惹盡別離愁,約啼鶯,深深與問。
灞陵傷感,那更入陽關,
扳折處,我無心,行人自多恨。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感受以及對離別和別離的哀思。下面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中以黃金線和玉露來形容春天的柔和和嬌嫩,展現(xiàn)了春天的美麗和生機盎然。青頭破初芽,拂煙痕,一枝猶嫩,描繪了新生的花苞初綻的情景,給人以一種青春蓬勃的感覺。
接著,詩人用東風的意向來形容春天的到來。東風象征著溫暖和活力,而不放舞間□則表示春風雖然漸暖,但仍然柔弱無力,令人懷念。這種懷念和柔弱的情感被詩人表達為依依怨和□,表明作者對逝去的春天充滿了感傷和留戀。
詩的下半部分描述了一個旗亭,暮色將臨,清明節(jié)也近了。這里的旗亭象征著離別的場景,而清明則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祭祖和悼念逝去的親人的日子。詩人通過描繪別離的愁緒和啼鳥的聲音,表達了對離別和逝去的懷念和思念之情。
最后,詩人提到了灞陵和陽關,這兩個地方都是離別和辭別的象征。灞陵是古代的一個地名,與離別和懷念有關。陽關則是離別的地方,表示行人的離去。作者在扳折處無心,行人自多恨,表達了自己對別離的無奈和痛苦,以及行人對別離的痛苦和抱憾。
整首詩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線,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來表達作者對離別和逝去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詩詞充滿了美感和情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這首詩詞讓讀者感受到了春天的嬌嫩和離別的傷感,引發(fā)了讀者對生命和情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