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 / 作者:晁端禮 |
柳暗重門,花深小院。
盆池昨夜新荷卷。
銀床斜倚小屏風,吳波澄淡春山遠。
紈扇風輕,薰爐煙斷。
日高睡起眉山淺。
塵侵鸞鏡懶勻妝,誰人與整釵頭燕。
|
|
踏莎行解釋: 《踏莎行》是一首宋代晁端禮所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柳暗重門,花深小院。
盆池昨夜新荷卷。
銀床斜倚小屏風,
吳波澄淡春山遠。
紈扇風輕,薰爐煙斷。
日高睡起眉山淺。
塵侵鸞鏡懶勻妝,
誰人與整釵頭燕。
詩意:
《踏莎行》描繪了一個安靜、幽雅的景象。詩人描述了一個柳樹掩映、門戶深沉、院子里花朵盛開的景象。昨夜的新荷在盆池中卷曲生長,銀床斜倚在小屏風上。遠處的吳波清澈,春山蒼茫遙遠。紈扇輕輕拂過,薰爐的煙霧已經消散。太陽升得高了,詩人從眉山上起床,山的輪廓淺顯可見。塵土已經侵蝕了鸞鏡,懶散地整理妝容,不知有誰能與我一起整理釵頭,像燕子一樣精致。
賞析:
《踏莎行》以細膩、雅致的語言表達了一幅靜謐的景象,展示了宋代文人追求閑適、恬靜生活的情趣。詩中所描繪的景物,如柳暗重門、花深小院、新荷卷曲等,都呈現出一種深居簡出、遠離塵囂的生活態度。詩人運用細膩的描寫手法,將讀者帶入一個寧靜、優美的環境中,感受到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詩中的紈扇、薰爐等細節,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習慣和審美追求。紈扇輕輕拂過,薰爐的煙霧裊裊升起,這些細節描寫增添了詩意的層次和細膩感。整個詩篇以自然景物的描繪為主線,通過對細微之處的觀察,傳達出作者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詩的最后兩句"塵侵鸞鏡懶勻妝,誰人與整釵頭燕"表達了一種寂寞和無奈之情,詩人渴望有人與他一同分享生活的美好,共同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和生活的愉悅。
總體而言,《踏莎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細微之處的觀察,展示了宋代文人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流露出一種寂寞和無奈之情。這首詩詞以其精致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傳達了一種寧靜、恬靜的生活態度,給人以美好的意境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