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驀山溪(北觀避暑次明叔韻) / 作者:李之儀 |
金柔火老,欲避幾無地。
誰借一檐風,鎖幽香、愔愔清邃。
瑤階珠砌,如膜遇金篦,流水外,落花前,豈是人能致。
擘麟泛玉,笑語皆真類。
惆悵月邊人,駕云軿、何方適意。
么弦咽處,空感舊時聲,蘭易歇,恨偏長,魂斷成何事。
|
|
驀山溪(北觀避暑次明叔韻)解釋: 詩詞:《驀山溪(北觀避暑次明叔韻)》
朝代:宋代
作者:李之儀
金柔火老,欲避幾無地。
誰借一檐風,鎖幽香、愔愔清邃。
瑤階珠砌,如膜遇金篦,流水外,落花前,豈是人能致。
擘麟泛玉,笑語皆真類。
惆悵月邊人,駕云軿、何方適意。
么弦咽處,空感舊時聲,蘭易歇,恨偏長,魂斷成何事。
中文譯文:
金柔的陽光老去,我想逃避卻無處可去。
誰能借來一陣微風,將幽香囚禁,清幽而沉靜。
瑤臺上珍珠般的臺階,像薄膜遇到黃金的篦子,水流之外,花兒飄落之前,難道這不是超越人力所能達到的境地嗎。
分開琉璃般的船舷,漂浮在玉色的水面上,笑聲言語都是真實的。
我感到憂郁,月邊的人們,乘著云彩,去往何處,才能心滿意足。
柔弱的琴弦在這里斷了聲音,空靈地感受著往日的音韻,蘭花輕易凋謝,我痛恨時間過于漫長,魂魄斷成了何種境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溫柔、寂靜而又憂郁的氛圍。詩人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表達了對于時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思考和感嘆。
首先,詩中金柔火老的描繪,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不可逆轉性,暗示歲月的無情和人生的短暫。詩人希望逃避現實,但卻無處可逃,暗示了無法抵擋時間流逝和生活中的無法逃避的現實困境。
詩人渴望一陣微風,將幽香囚禁起來,以表現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瑤階珠砌的描繪和超越人力所能及的境地,展示了詩人對于美的追求和對于理想境界的向往。
接著,詩人以擘麟泛玉的比喻,描繪了一種華美的景象和真實美好的存在。笑語皆真類的描述,表達了對真實和純粹的渴望。
然而,詩人卻感到憂郁和惆悵,對于月邊的人們乘云而去的追問,暗示了對于追求理想和自由的思考和追尋。
最后,詩人以琴弦斷音、蘭易歇的形象,表達了對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嘆和對時間流逝的痛恨?;陻喑珊问碌姆磫?,表達了對于生命意義和存在境況的思考。
整首詩以溫柔、寂靜、憂郁的情感為主線,通過意象和比喻的運用,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愁緒和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詩中展現了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以及對于美和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體氛圍幽靜而沉郁,給人一種深思和感嘆的情感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