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 / 作者:石孝友 |
花漏聲干月隱墻。
琯灰迎曉透新陽。
物情漸逐云容好,歡意偏隨日腳長。
山作鼎,玉為漿。
壽杯叢處艷梅妝。
醉鄉路接華胥國,應夢朝天侍赭黃。
|
|
鷓鴣天解釋: 《鷓鴣天》是宋代詩人石孝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花漏聲干月隱墻。
花鐘敲響聲音漸漸消失,月亮隱沒在墻后。
這句描寫了夜晚的景象,花鐘聲漸漸消失,月亮也隱沒在墻后,暗示著時光的流轉和夜晚的靜謐。
琯灰迎曉透新陽。
琯灰(一種古代樂器)迎接黎明,透過朝陽的照耀。
這句表達了旭日初升的美好景象,琯灰迎接著黎明的到來,并透過清晨的陽光照亮大地。
物情漸逐云容好,歡意偏隨日腳長。
一切事物逐漸隨著云彩的變化而變得美好,歡樂的心情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長。
這兩句表現了自然界和人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變化,同時也傳遞了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希望。
山作鼎,玉為漿。
山像是一個大鼎,玉石則像是熬制成的美味漿汁。
這句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山比作鼎,將玉石比作美味的漿汁,形象地描繪了山的莊嚴和寶貴之處。
壽杯叢處艷梅妝。
在慶壽的宴會上,杯中盛放著美麗的梅花。
這句描繪了慶壽宴會上的場景,梅花作為飾品裝點杯中,增添了喜慶和美好的氛圍。
醉鄉路接華胥國,應夢朝天侍赭黃。
醉酒之后的人走在通往華胥國的路上,應該在夢中登上天宮,侍奉赭黃(古代神明)。
這句描繪了一個超越現實的場景,醉酒的人在夢中踏上通往仙境的路,進入神仙的世界,與神明共度美好時光。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通過描繪夜晚的靜謐、旭日初升的美景、自然和人情隨時間流轉的變化,以及超越現實的意象,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美好時光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對人生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