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王次卿歸自彭門,中秋步月) / 作者:周紫芝 |
作濯錦橋邊月,幾度照中秋。
年年此夜清景伴我與君游。
萬里相隨何處,看盡吳波越嶂,更向古徐州。
應為霜髯老,西望倚黃樓。
天如水,云似掃,素魂流。
不知今夕何夕,相對語羈愁。
故國歸來何事,記易南枝驚鵲,還對玉蟾羞。
踏盡疏桐影,更復為君留。
|
|
水調歌頭(王次卿歸自彭門,中秋步月)解釋: 《水調歌頭(王次卿歸自彭門,中秋步月)》是宋代周紫芝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濯錦橋邊月,幾度照中秋。
年年此夜清景伴我與君游。
萬里相隨何處,看盡吳波越嶂,更向古徐州。
應為霜髯老,西望倚黃樓。
天如水,云似掃,素魂流。
不知今夕何夕,相對語羈愁。
故國歸來何事,記易南枝驚鵲,還對玉蟾羞。
踏盡疏桐影,更復為君留。
詩詞的中文譯文:
在濯錦橋邊的月光下,幾度照亮中秋。
每年的這個夜晚,清麗的景色與我和你同游。
千里相隨到何處,看盡吳江的波浪和越山的峻嶺,又到了古老的徐州。
應該是因為歲月已將我染上霜髯,我向西望,倚靠在黃樓之上。
天空如同水面,云彩像是清掃,我的素魂在流動。
不知道今晚是何夜,我們相對時言語中帶有牽絆和愁緒。
從故國歸來,有什么事情讓我記住了易南枝上驚飛的鵲鳥,還有對玉兔的羞怯。
踏盡了疏落的桐樹影,卻依然為了你留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周紫芝在中秋夜歸自彭門時的心情和所見所感。詩中通過描繪月光、景色和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贊美和思鄉之情。
首句"濯錦橋邊月,幾度照中秋"以描繪夜晚的月光為開場,月光照耀著中秋的美景,暗示著詩人的歸來。
接下來的幾句"年年此夜清景伴我與君游"表達了詩人和親友一同共游中秋之夜的愉悅心情,清麗的景色成為他們相伴的背景。
"萬里相隨何處,看盡吳波越嶂,更向古徐州"描繪了他們的旅途,跨越了萬里,觀賞了吳江的波浪和越山的峻嶺,最終到達古老的徐州。
"應為霜髯老,西望倚黃樓"表達了詩人的年歲已高,他倚靠在黃樓上向西眺望,思緒回歸過去。
"天如水,云似掃,素魂流"通過比喻的手法,將天空比作水面,云彩像是被清掃的一樣,詩人的心境如流動的素魂。
"不知今夕何夕,相對語羈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的流逝和與親友分別的憂愁之情。
"故國歸來何事,記易南枝驚鵲,還對玉蟾羞"踏盡疏桐影,更復為君留"則表達了詩人歸來后的心愿,他愿意踏遍疏落的桐樹影,為了親友留下美好的回憶。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贊美、對歸鄉的思念和對親友的情誼。詩詞中運用了比喻和意象等修辭手法,使詩意更加深遠,給讀者帶來詩意的享受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