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金門(題扇) / 作者:趙彥端 |
朱檻曲。
妝淺鬢云吹綠。
半尺鵝溪涼意足。
手香沾柄玉。
午夢已驚難續。
說與翠梧修竹。
蓬海路遙天六六。
乘鸞何處逐。
|
|
謁金門(題扇)解釋: 《謁金門(題扇)》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趙彥端。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朱檻曲。妝淺鬢云吹綠。
半尺鵝溪涼意足。
手香沾柄玉。
午夢已驚難續。
說與翠梧修竹。
蓬海路遙天六六。
乘鸞何處逐。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人在金門祭拜時的情景。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時也展現了對景物的感悟和對生命的思索。
賞析:
這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的感受和情感。首句“朱檻曲。妝淺鬢云吹綠。”描繪了金門的景色,朱紅色的欄桿彎曲迷離,女子輕盈的發髻被微風吹得婉轉如云,妝容淺淡,映襯出綠意盎然的景色。這里通過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一種寧靜和優美的氛圍。
接下來的兩句“半尺鵝溪涼意足。手香沾柄玉。”描繪了金門的鵝溪,水涼如玉,溪水只及半尺,清涼宜人。作者以身體的感受來表達對景色的贊美,給人一種涼爽的感覺。
接著的兩句“午夢已驚難續。說與翠梧修竹。”表達了作者在午后的時候被打斷的夢境,難以繼續入夢。同時,作者提到了翠梧和修竹,這些都是一種寓意,翠梧表示高潔的品質,修竹則象征著修身養性。通過這兩句,作者表達了對夢境的向往和對高尚品質的追求。
最后兩句“蓬海路遙天六六。乘鸞何處逐。”是對乘鸞仙儀的想象和追求。蓬海路遙指的是通往仙境的路途遙遠,天六六則表示天上的仙境。乘鸞是指乘坐鳳凰,鳳凰是神話中的神鳥,象征著美好和祥瑞。通過這兩句,作者表達了對仙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金門景色的感悟和情感,同時也表達了對高尚品質和美好生活的追求。通過景物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詩詞給人一種寧靜、清涼和向往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