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雜興 / 作者:方岳 |
殘雪初清月正明,茅檐自雨竹窗晴。
肩寒聳聳吟詩骨,肺渴泠泠醉酒羹。
茍有梅方成野趣,不多松亦作江聲。
高人合著山巖裹,縱有窮愁徹底清。
|
|
春日雜興解釋: 《春日雜興》是宋代詩人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春日的景象,并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境界。
詩詞的中文譯文:
殘雪初清月正明,
茅檐自雨竹窗晴。
肩寒聳聳吟詩骨,
肺渴泠泠醉酒羹。
茍有梅方成野趣,
不多松亦作江聲。
高人合著山巖裹,
縱有窮愁徹底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春日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殘留的雪已經融化,明亮的月亮照耀著清澈的夜空。茅檐下的竹窗自然洗凈,春雨過后的天空晴朗明媚。
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肩頭微微發寒,骨骼仿佛發顫,但仍然吟詠著詩歌。這表達了詩人對詩歌的執著與熱愛,即使身體感受到寒冷,內心的詩意卻依然激蕩。
詩人的肺部感到渴望,泠泠的寒意令他渴望一碗醉人的酒羹,這種渴望與身體的寒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酒的渴望,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詩中出現了梅花和松樹,梅花象征著野趣,即使只有一朵梅花,也能給人帶來春天的氣息。而松樹則象征著江水的聲音,即使沒有太多的松樹,也能感受到江水的流動之音。這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細膩感受和對微小美好的贊美。
最后兩句詩寫道,即使有高人在山巖間創作詩歌,也難以完全擺脫窮愁的困擾。這可理解為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即使在藝術創作中,也難免受到現實生活的限制和困擾。然而,詩人仍然希望通過詩歌表達自己的情感,達到內心的寧靜和清澈。
這首詩通過描繪春日景象和表達詩人情感,展現了對自然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堅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