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詞 / 作者:方岳 |
剪得春詞不忍看,雨深怕近碧闌干。
春無些力吹成雪,未必杏花能耐寒。
|
|
春詞解釋: 《春詞》是宋代方岳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和春意的脆弱。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剪下春詞我不敢看,
雨深時恐怕臨碧闌。
春無力量吹成雪,
或許杏花難抵寒。
詩意:
《春詞》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春意的脆弱。詩人用剪刀將春天的詩詞剪下,卻不敢去看,暗示了春天的美麗和柔弱之間的矛盾。雨水深沉時,詩人擔心靠近碧闌(指窗戶)會使春天的美景變得模糊不清。詩人表達了春天的力量微弱,即使春風吹拂,也難以將寒冷完全抵擋,這種脆弱和不足成為了春天的一種特質。
賞析:
《春詞》通過對春天的描繪,表現了方岳對春季脆弱性的思考。詩詞中的春天被視為一個美麗而又脆弱的存在,詩人剪下春詞卻不敢去看,暗示了春天美麗的景象可能會因為過于脆弱而破碎。詩中的雨深,指的是春天的多雨季節,而碧闌則象征窗戶,表示詩人靠近窗戶去觀賞春天的景色,卻因為春天的脆弱而擔心美景會被模糊掉。詩中的“春無力量吹成雪”,表達了春天的微弱力量,即使春風吹拂,也無法抵擋寒冷的侵襲。最后兩句“未必杏花能耐寒”,則表明即使是寒冷中耐寒能力較強的杏花,也未必能夠完全經受住寒冷的考驗。整首詩詞通過對春天脆弱性的描繪,傳達出對生命脆弱性的感悟和思考,呼應了人們對于美好事物脆弱性的關注和珍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