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 / 作者:方岳 |
何哉清明乃爾愁,雨聲中間花事休。
一春留春不肯住,況無酒與春相酬。
墻頭筍已吹成竹,奪我齋廚蒼玉束。
滿床書卷為不平,亦怨秋崖長負腹。
|
|
清明解釋: 《清明》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清明時節,你為何而憂愁?在雨聲中,花事都停息了。整個春天,春意不肯停留,更何況沒有酒來與春天共舞。墻頭的筍已經長成了竹子,奪去了我齋廚里的蒼玉束。床上滿是書卷,讓我感到不平,同時怨恨秋崖長時間負重而不得腹食。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清明時節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的愁苦之情。清明時節,本應是春光明媚、萬物復蘇的時候,但作者卻感到憂愁。雨聲中花事休止,暗示著一片凄涼的景象,不僅讓人感到無法與春天相酬,也讓人對時光的流轉感到憂傷。詩中提到的墻頭的筍已經長成竹子,以及齋廚里的蒼玉束被奪去,都是象征著作者生活中的遭遇和困境,增強了詩中的愁苦氛圍。而床上滿是書卷,卻不能滿足作者的內心需求,也讓人感到不平和失望。最后一句“亦怨秋崖長負腹”,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和歲月的消磨的不滿和怨懟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清明時節為背景,通過描繪一系列凄涼景象和表達作者內心的愁苦之情,展現了對逝去時光和生活遭遇的不滿和憂傷。同時,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意象和富有節奏感的語言,給人以深刻的藝術享受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