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鄭僉判 / 作者:方岳 |
詩窮不易辦亭材,只恁荒寒處處苔。
種秫便當終老去,愛花能有幾人來。
生前尺足竹三逕,身外無窮水一杯。
未必諸賢知此意,柴門雖設不曾開。
|
|
次韻鄭僉判解釋: 《次韻鄭僉判》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詩窮不易辦亭材,
只恁荒寒處處苔。
種秫便當終老去,
愛花能有幾人來。
生前尺足竹三逕,
身外無窮水一杯。
未必諸賢知此意,
柴門雖設不曾開。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生活境況的無奈和思考。詩中的"窮"并不僅指經(jīng)濟上的困窘,更多的是指對人生的無奈和困頓。作者以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為例,描述了生活的荒涼和貧瘠,以及對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無奈。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思考。首兩句描繪了生活的荒涼和貧瘠,用"荒寒處處苔"形象地表達了生活的困頓和困苦。接下來的兩句"種秫便當終老去,愛花能有幾人來"表達了作者的無奈之情,種植莊稼只能維持生計,而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卻鮮有人能理解和欣賞。
后兩句"生前尺足竹三逕,身外無窮水一杯"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生活狀態(tài)的思考。"尺足竹三逕"暗示作者生活簡樸,"身外無窮水一杯"則暗示了生活中的無限可能和未知。最后兩句"未必諸賢知此意,柴門雖設不曾開"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境遇的無奈和對外界理解的期待,雖然有著柴門,卻未曾打開。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困頓和無奈的感受,同時也表達了對于美好事物和理解的渴望。通過對自身生活境況的描繪,作者呈現(xiàn)了一種深沉的思考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