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李季子丈 / 作者:方岳 |
易在床頭注未成,晦庵往矣與誰評。
深衣靜對山逾好,語錄重抄眼尚明。
春晚有詩供杖屨,日長無事樂鋤耕。
家風終與常人別,只聽芭蕉滴雨聲。
|
|
過李季子丈解釋: 《過李季子丈》是宋代方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易在床頭注未成,
晦庵往矣與誰評。
深衣靜對山逾好,
語錄重抄眼尚明。
春晚有詩供杖屨,
日長無事樂鋤耕。
家風終與常人別,
只聽芭蕉滴雨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經過李季子丈的晦庵,卻未能留下自己的注解,無法與他交流和評述。詩人穿著深色衣袍,靜靜地面對山景,心情愉悅。他重復地抄寫語錄,使眼睛依然明亮。在春天的晚上,他為拐杖和鞋子寫下了一首詩,白天漫長而無事,他快樂地耕作。他的家風與普通人不同,只聽到芭蕉葉上滴落的雨聲。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和生活態度。詩人通過追溯自己在晦庵的經歷,表達了對修行和思考的渴望。晦庵是一個僻靜的地方,詩人在這里思考人生和文學,但他的思考和注解還未完成,無法與李季子丈進行交流和評述,這種無奈和遺憾在詩中表現得深刻而真實。
詩人描述了自己穿著深衣,靜靜地面對山景,這種寧靜的場景與他的內心境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抄寫語錄的行為,表明他對文學和知識的執著和追求,同時也展示了他的眼力依然敏銳。在春天的晚上,他以詩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體現了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創作的欲望。白天則是他快樂的時光,他享受著日常的勞作和農耕,平淡而充實。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家風的獨特性,與常人不同。他所追求的是一種清靜和超脫,他只能傾聽芭蕉葉上滴落的雨聲,這種細微的聲音似乎代表了他與世隔絕、追求內心寧靜的精神狀態。
這首詩通過對景物、情感和生活的描繪,展示了詩人追求自我修行和內心寧靜的態度,同時又流露出對文學創作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愛。整體上,這首詩詞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喚起讀者對內心世界和生活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