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下 / 作者:方岳 |
春風不到莓苔石,山月自隨煙水身。
窮是世間常事耳,不知顛倒幾多人。
|
|
月下解釋: 《月下》是宋代詩人方岳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春風無法吹拂到莓苔石、山月自然而然地隨著煙水流動的景象,表達了生活中的困境和人們的顛倒境遇。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融入了詩人對人生境況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春風無法抵達莓苔石,
山月自然隨煙水身。
生活中的困境是常事,
不知有多少人顛倒。
這首詩的詩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和賞析:
首先,詩人通過描繪春風無法吹拂到莓苔石的景象,表達了人們面對困境時的無力感。春風代表著希望和改變,然而它無法觸及到莓苔石,象征著在世間很多事情中,我們無法改變或逃避現實的局限和困擾。
其次,詩中山月自隨煙水身,暗示人們在變幻多端的現實中,往往隨波逐流,沒有自主的選擇和掌控。山月的出現是自然而然的,它并非受人們意志的支配,這也反映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被外部環境所左右,缺乏自主性。
最后,詩詞中提到了生活中的困境是常事,不知有多少人顛倒。這表明詩人認識到困境并非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人們在面對困境時,常常感到困惑和顛倒,無法擺脫其中。這種顛倒的狀態也可以理解為人們內心的迷茫和困頓。
綜上所述,《月下》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抒發了詩人對人生困境和顛倒境遇的思考。它引發了人們對生活的思考,對困境和選擇的思考,以及對個體在社會環境中的無力感的思考。這種思考和表達使得這首詩詞具有了深刻的詩意和賞析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