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十一弟致陶印 / 作者:方岳 |
不妨主掌舊林泉,山澤癯儒半列仙。
判月可無方寸印,勘書猶有一朝權。
陶人解作蟲魚篆,道號寧須金石鐫。
約束風煙聽驅使,吾家季子似差賢。
|
|
百十一弟致陶印解釋: 《百十一弟致陶印》是宋代詩人方岳的作品。這首詩詞描寫了作者對陶瓷藝術的贊美和對傳統文化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不妨主掌舊林泉,
山澤癯儒半列仙。
判月可無方寸印,
勘書猶有一朝權。
陶人解作蟲魚篆,
道號寧須金石鐫。
約束風煙聽驅使,
吾家季子似差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陶瓷藝術的向往和對傳統文化的敬仰。詩的開頭寫道:“不妨主掌舊林泉,山澤癯儒半列仙。”這里的“舊林泉”指的是陶瓷的制作過程,作者希望能夠掌握陶瓷藝術,成為陶器制作的行家。而“山澤癯儒半列仙”則暗示了陶瓷藝術家的高尚地位,將他們與仙人相提并論,彰顯了作者對陶瓷藝術的崇敬之情。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陶瓷藝術與書法藝術的對比。作者說:“判月可無方寸印,勘書猶有一朝權。”這里的“判月”指的是陶器上的紋飾,而“方寸印”則是指書法中的印章。作者表達了一種觀點,認為陶瓷藝術不需要像書法那樣依賴印章來體現權威和認可,因為陶瓷本身就有著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接下來的兩句“陶人解作蟲魚篆,道號寧須金石鐫。”則強調了陶瓷藝術的獨特之處。陶器上的紋飾往往以蟲魚等自然圖案為主題,而不同于書法的印章,陶瓷上的紋飾可以自由創作,不受金石篆刻的限制。這也反映了陶瓷藝術的獨立性和自由性。
最后兩句“約束風煙聽驅使,吾家季子似差賢。”則表達了作者對陶瓷藝術的期望和對家族傳承的思考。作者希望能夠掌握陶瓷藝術,約束自己的生活,使自己成為陶瓷藝術的真正驅使者。而“吾家季子似差賢”則暗示了作者對家族傳承的重視,希望自己能夠承擔起家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的責任。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陶瓷藝術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獨立創作的追求。詩中充滿了對陶瓷藝術的向往和對自由創作的理解,展示了作者對陶瓷藝術的獨特見解和對家族文化傳承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