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具闕 / 作者:方岳 |
百不如人且罷休,又攜書冊上孤舟。
歸歟雅有一黃犢,愧甚何來雙白鷗。
但得濁醪供燕社,不妨明月老菟裘。
研冰自補山人處,莫為區區費廟籌。
|
|
報具闕解釋: 《報具闕》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百事情都不如人家,還是罷休吧,
我又帶著書籍坐在孤舟上。
回到家中,雅致的有一只黃毛犢,
我感到非常慚愧,為什么有雙白鷗呢?
只要有濁醪供給燕社飲用,
就能無妨地侍奉明月和老菟裘。
我在山人的地方研究冰雪自我修補,
不必為區區的祭祀費心思。
詩意:
《報具闕》表達了作者方岳的一種清貧自足、寧靜自在的心態。詩中,作者以自嘲和自省的方式,表達了自己不如他人的境況,但并不以此為憂。他坐在孤舟上,帶著書籍,回到家中后,看到家中雅致的環境,不禁感到慚愧。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沮喪,而是以一種自得其樂的心態,享受著濁醪和明月的陪伴。最后,他表示自己在山中修煉自己,不需要為了區區的祭祀而費心思,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態度。
賞析:
《報具闕》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心境,體現了宋代文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和情懷。詩中的對比手法,將自己的不如人之處與家中雅致的環境相對照,通過自嘲和自省,展現了一種淡泊名利、寧靜自在的生活態度。詩人在山中研究冰雪,不為俗務所累,表達了對自然和心靈的追求,呈現出一種超脫塵世、自得其樂的境界。
詩詞中的"濁醪"和"明月"都是象征著詩人追求的理想境界。濁醪是一種粗糙的美酒,代表著俗世的歡愉和純樸的生活。明月則象征著高潔、純凈和遠離塵囂的境界。詩人以這兩者為伴,表達了對內心世界的追求和對現實生活的超脫。
整首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對自己的貧窮和不足的反思,凸顯了對內心自由和精神追求的重視。同時,這首詩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一種生活觀念和審美情趣,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精神的自由,對于物質和名利并不過分追求,以清貧自足的心態過上簡樸而充實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