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費宰 / 作者:方岳 |
野人拙生事,瓶粟蓋無幾。
唯有松下風,領略時一至。
邇來風亦無,抱甕豈得已。
賴有大夫公,入山喚龍起。
鐵笛橫秋潭,山骨冰詩髓。
歸來白云篇,出語更清駛。
自非境中人,其孰能與此。
吾等才噲伍,君才與丕倍。
一聞老農言,遽得言外意。
徑煩寫呈佛,十年亦中歲。
|
|
答費宰解釋: 《答費宰》是宋代詩人方岳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野人的簡樸生活和他在自然中感受風的美妙。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文關懷的思考。
詩中描述了野人的生活十分樸素,他只有一些簡單的糧食存貨,但他卻能夠在松樹下感受到風的美妙,享受到時光的流轉。然而近來風也停止了,他無法再感受到風的存在,感到有些遺憾。幸好有一位大夫公來到山中喚醒了沉睡的龍,仿佛為他帶來了風的回歸。
詩人進一步運用鐵笛的形象和秋潭的景物來描繪自然之美。鐵笛橫臥在秋潭上,映襯出山巒的輪廓,冰冷的山骨仿佛凝結了詩的精髓。歸來后,詩人寫下了一篇白云篇,他的言辭更加清晰流暢,似乎受到了自然的啟發。他認為非常有幸能夠有這樣的感悟和體驗,普通的人難以與之相比。詩人自謙說他們的才華只是塵埃,而費宰的才華則是如此的卓越,超越了常人。
最后,詩人提到了自己十年的修行和自省。他煩惱于如何將自己的思考和領悟呈現給佛陀,以求得更高層次的領悟。詩人認識到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更迭,對于一個修行者來說,時間的流轉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煉和境界的提升。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和感悟。通過描繪野人的生活和自然景物的美麗,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文的關懷。詩中流露出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對修行境界的追求,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自我境界的深刻思考。整首詩意蘊含豐富,讀來讓人心生共鳴,引人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