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居七詠·中隱洞 / 作者:方岳 |
終南少室苦躋攀,已入先生一笑間。
不學劉安便仙去,屋邊盡自有佳山。
|
|
山居七詠·中隱洞解釋: 《山居七詠·中隱洞》是宋代詩人方岳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隱洞
終南少室苦躋攀,
已入先生一笑間。
不學劉安便仙去,
屋邊盡自有佳山。
譯文:
在中隱洞
攀登終南少室是多么辛苦,
但在先生的微笑中,
我仿佛已經抵達了目的地。
不需要像劉安那樣學習便可仙去,
因為在我屋邊,已經有了美麗的山景。
詩意:
這首詩以登山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在攀登終南少室山的過程中的心情和感悟。詩人登山的目的并非為了追求仙境,而是為了追尋與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好。在攀登的過程中,詩人感受到了山的壯美和自然的魅力,對山中的景色贊嘆不已。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攀登終南少室山的艱辛與美好。詩中的"終南少室"是指終南山上的一處隱居之地,它位于峻嶺之間,攀登起來十分困難。詩人用"苦躋攀"來形容攀登的辛苦,強調了登山的艱險性。然而,在攀登的過程中,詩人卻感受到了一種快樂和滿足,這種快樂源自于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詩的后兩句"不學劉安便仙去,屋邊盡自有佳山"表達了詩人與劉安不同的追求和境界。劉安是東漢末年的一位隱士,他通過修行與苦行追求成仙。而詩人則主張通過欣賞自然、與自然融合來尋求心靈的寧靜與升華。詩人認為,不需要像劉安那樣刻意修行,只要身處自然之中,便能感受到山的美麗和宇宙的奧妙。
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山水的贊美,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通過描繪登山的過程,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大自然的融入和對心靈升華的追求,使人們感受到了登山的艱辛和壯美,并體會到了自然之中的寧靜與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