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蔡吏部林直院別江樓 / 作者:方岳 |
又拋蓑笠出山來,那得江鷗不見猜。
一醉真成吞溟涬,三人曾共住蓬萊,翰林詞伯玉為骨,直指繡衣霜作臺。
莫笑樵溪窮太守,短篷煙雨亦佳哉。
|
|
與蔡吏部林直院別江樓解釋: 《與蔡吏部林直院別江樓》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又拋蓑笠出山來,
那得江鷗不見猜。
一醉真成吞溟涬,
三人曾共住蓬萊。
翰林詞伯玉為骨,
直指繡衣霜作臺。
莫笑樵溪窮太守,
短篷煙雨亦佳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與蔡吏部林直院在江樓告別的情景。詩人再次拋下蓑衣草帽,離開山野,卻沒有看到江上的鷗鳥,心中感到失望。他沉醉于無邊無際的江水中,仿佛真的吞噬了整個海洋。他們曾經一起居住在仙境般的蓬萊山,如今各奔東西。蔡吏部是翰林院的成員,而林直院則是他的朋友,他們在詩中被賦予了象征性的意義。翰林詞伯玉則是指蔡吏部,他的才華如玉一般珍貴,而林直院則直指身著繡衣的高官,象征權貴。詩人在這里勉勵自己,不要嘲笑自己作為樵夫的身份,短篷下的煙雨景色同樣美好。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達了詩人對友誼、逝去時光和自然之美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離開山野,進入人世,卻感到與自然和友誼的疏離,江鷗不見,使他感到孤獨和失落。通過描寫江水的浩渺和自然景色的壯麗,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情感和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詩中的蓬萊山象征了人們向往的理想境界,而現實中的分離則暗示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通過對蔡吏部和林直院的描繪,詩人賦予了友誼以高貴和珍貴的象征意義,同時也暗示了官場中的權力與榮耀。最后,詩人以樵夫的身份自嘲,但他通過描繪短篷下的煙雨景色,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平凡生活的滿足。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友誼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