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枕石 / 作者:方岳 |
短簟相攜入薜蘿,且容眠石略婆娑。
未曾八月暑如此,何處中秋天最多。
一壑風(fēng)煙貧受用,百年時序老消磨。
夕陽籬落誰橫笛,似識山樵扣角歌。
|
|
枕石解釋: 《枕石》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枕石》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短簟相攜入薜蘿,
且容眠石略婆娑。
未曾八月暑如此,
何處中秋天最多。
一壑風(fēng)煙貧受用,
百年時序老消磨。
夕陽籬落誰橫笛,
似識山樵扣角歌。
詩意:
這首詩詞以枕石之景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歲月流轉(zhuǎn)的感慨。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美的熱愛。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短簟相攜入薜蘿,石頭上的眠臥,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追求。詩中提到的“未曾八月暑如此”和“何處中秋天最多”揭示了詩人身世之貧困,但他依然能夠在自然之中找到慰藉和歡愉。詩人感嘆百年時序的老去和消磨,但他對一壑風(fēng)煙的貧困生活卻感到滿足和享受。最后,詩人提到夕陽下籬落中橫笛的吹奏者,似乎認識山樵,扣角而歌。這一描寫給人一種和諧寧靜的感覺,也暗示了詩人對自然和藝術(shù)的熱愛。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美的贊美。詩人以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為媒介,將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安寧和對生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