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潘令君訪予半村 / 作者:方岳 |
鋤煙荷雨自村村,不慣高車入里門。
石老只堪麋鹿伴,山寒未放蝶蜂喧。
欲分桃李春何限,共話桑麻道轉尊。
但得諸公如卓魯,晚菘早韭且窺園。
|
|
次韻潘令君訪予半村解釋: 詩詞:《次韻潘令君訪予半村》
鋤煙荷雨自村村,
不慣高車入里門。
石老只堪麋鹿伴,
山寒未放蝶蜂喧。
欲分桃李春何限,
共話桑麻道轉尊。
但得諸公如卓魯,
晚菘早韭且窺園。
中文譯文:
鋤煙荷雨自村村,
不習慣高車進里門。
石老只適合麋鹿為伴,
山寒之際未見蝶蜂紛擾。
欲分開桃李的春天有何限制,
共談桑麻之道轉變尊貴。
只要得到諸位貴客如卓魯般,
晚菘早韭,且一窺花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作者方岳在宋代創作的作品。詩人以自然景物和村莊生活為背景,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喜愛,同時也展現了對高雅生活的向往。
首句描繪了村莊的寧靜和恬淡,生活在村中的詩人不習慣繁華喧囂,不愿意迎接高車進入自己的家門。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寧靜簡樸生活的向往,對紛擾世俗的厭倦。
接下來的幾句中,詩人以石老、麋鹿、蝶蜂等自然形象進行了描繪。石老代表著歲月的滄桑,麋鹿象征了與自然為伴的寧靜,蝶蜂則象征了春天的活力和繁忙。這些形象的對比,進一步凸顯了詩人對寧靜自然生活的喜愛,并暗示了他對于紛繁世事的遠離之愿。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春天的期待和對于桑麻之道的推崇。桃李和春天常常被用來象征美好的事物,詩人希望春天的美好不受限制地分布,而桑麻之道則是指詩人希望人們能夠追求樸實和真誠的生活方式。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表達了對于諸位貴客的渴望。詩人希望能與那些有品位、有才學的貴客們共話桑麻之道,互相交流人生智慧。晚菘早韭則暗示了詩人對于貴客們的期待,希望能在花園中一同品味歲月的美好。
整首詩以平淡樸實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于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于高雅氣質的追求,通過自然景物和村莊生活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于自然和人文的獨特感悟。同時,詩人以自己的角度表達了對于人際交往和生活態度的思考,呼吁人們追求樸實而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