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陳湯卿溪堂 / 作者:方岳 |
手葺溪堂旋補茅,好山帶郭轉林梢。
與君共有吟詩癡,月下柴門下厭敲。
|
|
過陳湯卿溪堂解釋: 《過陳湯卿溪堂》是宋代詩人方岳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一個名叫陳湯卿的人修建的溪堂為主題,表達了詩人與他共同癡迷于吟詩的情感。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手葺溪堂旋補茅,
好山帶郭轉林梢。
與君共有吟詩癡,
月下柴門下厭敲。
譯文:
親手修筑溪堂,反復修補茅草,
美麗的山巒環繞著郭墻,林木的尖梢相互交錯。
與你一同沉醉于吟詩的癡迷,
在月光下,厭倦了敲打柴門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感相結合的方式,描繪了一個安靜、宜人的溪堂。詩人以一種淡泊的姿態描述了修建溪堂的過程,表現出對自然環境的傾慕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詩中的“好山帶郭轉林梢”描繪了山巒與郭墻、林木的交錯,展現出自然景觀的美麗和獨特之處。這種描繪方式使讀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間,感受到寧靜與恬淡的氛圍。
詩人表示與“君”共同擁有吟詩的癡迷,這里的“君”可以理解為陳湯卿,也可以理解為廣義上的詩人同道。他們在這個溪堂中相聚,共同追求詩意的升華。
最后兩句“月下柴門下厭敲”傳遞出一種恬靜寧和的氛圍。在安靜的夜晚,詩人不再需要外界的干擾,他厭倦了敲打柴門的聲音,更加專注于吟詠詩意。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環境和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與同道共同追求詩意的情感。通過描繪溪堂和山水景觀,詩人將讀者帶入一個寧靜美好的場景,并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