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郡宅舊有飛泉湮廢不治予接竹重理之 / 作者:方岳 |
竹泉重理舊潺湲,能費亭前玉幾竿。
云臥半檐晴亦雨,雪飛六月午猶寒。
野人久有煙霞癖,官屋何如天地寬。
白傳極知兒戲耳,一生水石作奇觀。
|
|
郡宅舊有飛泉湮廢不治予接竹重理之解釋: 《郡宅舊有飛泉湮廢不治予接竹重理之》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經有一座官宅,內有一道飛泉,但已經廢棄不修。我接手重修了那座竹林和泉水。
詩意:
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熱愛與修復的精神,以及對官宅和自然之間的對比。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對修復與恢復的渴望。
賞析:
詩詞開篇即述官宅內的飛泉已經湮滅不治,暗示了過去的輝煌已逝,但作者并不滿足于現狀,決心接手重理竹泉。竹泉是中國傳統園林中常見的景觀,它與詩人的情感和審美有著緊密的聯系。
接下來的幾句中,詩人描述了竹泉所帶來的美妙景象。他觀察到,在竹林的中間,云彩像半個檐篷一樣休息,既有晴天時的云臥,也有雨天時的云臥,形成了變幻多樣的景色。此外,即使是在六月,雪花仍然飄落,給人一種寒冷的感覺。這種景象的描繪,既展現了自然界的瑰麗和多樣性,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自然美的追求。
接著,詩人將此與官宅進行對比。他提到野人(指修竹泉的人)長期以來一直追求云霧和山水之美,而官宅卻無法與天地的廣闊相媲美。這里有一種對自然和自然美的贊美,以及對自然與人造的對比。
最后兩句中,詩人自謙地說自己只是個懂得兒戲的人,但他的一生卻在水石之間創造了奇觀,暗示了詩人在修復竹泉過程中的努力和成就。整首詩詞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修復與恢復的渴望,同時也傳達了一種對自然與人造之間關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