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題 / 作者:方岳 |
投老自山林,灰寒寸寸心。
鶴眠漁屋小,僧語雪籬深。
夜讀貧如昨,春犁懶到今。
松根有蒼石,抱膝一長吟。
|
|
漫題解釋: 《漫題》是宋代詩人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投老自山林,灰寒寸寸心。
鶴眠漁屋小,僧語雪籬深。
夜讀貧如昨,春犁懶到今。
松根有蒼石,抱膝一長吟。
詩意:
詩人方岳離開塵囂,尋找寧靜自然的山林。他的心情冷寂而沉思。在那里,他看到了鶴在小漁屋旁邊安然入眠,僧人在雪籬深處談論佛法。夜晚,他讀書的貧困境況與過去并無二致,春天來臨了,但他卻懶散地耽擱到現在。他坐在松樹的根旁,抱著膝蓋長時間地吟誦。
賞析:
《漫題》通過描繪山林景色和詩人自身的心境,表達了對寧靜、寂靜和自然的向往,以及對歲月流逝和生活瑣碎的思考。詩人投身于山林之間,遠離塵囂喧囂,尋找內心的寧靜。他的心情如同灰燼一般冷寂,沉浸在深思熟慮之中。
詩中的鶴眠漁屋和僧語雪籬,展示了山林中的寧靜景象。鶴是文人雅士心儀的寓意之鳥,它的安詳入眠傳遞出一種寧靜和平和的氛圍。僧人在雪籬深處談論佛法,呈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詩中的夜讀貧如昨和春犁懶到今,揭示了詩人的貧困生活和拖延的習慣。夜晚讀書的貧窮狀況與過去并無改變,春天已經來臨,但他卻懶散地拖延時間。
最后兩句描述了詩人坐在松樹的根旁,抱著膝蓋長時間地吟誦。這種姿勢和場景表現出詩人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思考和創作之中,與自然融為一體。松樹作為中國文化中的象征之一,與堅韌、長壽和孤獨等意象相關聯,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內心的獨立和沉思。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山林中的寧靜景象,并通過詩人的心境反映了對內心平靜和離塵的追求。同時,詩人對時間流逝和生活瑣碎的思考也使詩詞具有了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