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唐文宗柳公權聯句?并引? / 作者:蘇軾 |
.宋玉對楚王:“此獨大王之雄風也,庶人安得而共之?”譏楚王知己而不知人也。
柳公權小子與文宗聯句,有美而無箴,故為足成其篇云。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一為居所移,苦樂永相忘。
愿言均此施,清陰分四方。
|
|
補唐文宗柳公權聯句?并引?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軾的《補唐文宗柳公權聯句?并引?》,它是蘇軾對柳公權的詩作進行評述和補充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宋玉對楚王:“此獨大王之雄風也,庶人安得而共之?”譏楚王知己而不知人也。
柳公權小子與文宗聯句,有美而無箴,故為足成其篇云。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一為居所移,苦樂永相忘。
愿言均此施,清陰分四方。
詩意:
這首詩詞以對話的形式展開,宋玉對楚王贊美他的雄風,但嘲笑他知道自己的才能卻不懂得欣賞他人的才能。接著,蘇軾評述了柳公權的聯句,認為其詩句雖然美麗,但缺乏箴言和警示的深意。隨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夏日的喜愛,稱人們普遍痛恨炎熱,而他卻愛夏日的長久。他描繪了南風吹來時殿閣間微涼的景象,并表達了對居所的遷移,使苦和樂永遠分離的愿望。最后,他希望言語也能如此平等地傳達出這種清涼的感覺,讓清陰遍布四方。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話和評述的方式呈現,既有贊美和嘲笑,又有自我表達和寄托。詩人通過對宋玉和楚王的對話,展示了對楚王的批評,暗示了一些人只顧自己而不懂得欣賞他人的才能。接著,詩人對柳公權的聯句進行了評價,指出它們缺乏深意和警示,僅僅是美麗的表面。這種評價可以理解為對文人士大夫的一種批判,認為他們應當注重詩詞的內涵和社會意義,而不僅僅追求形式和美感。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夏日的獨特喜愛,與一般人的痛恨炎熱形成鮮明對比。他通過描繪薰風自南來時殿閣微涼的景象,營造出清涼宜人的夏日氛圍。同時,他表達了對居所的遷移,希望將苦難和快樂永遠分離的愿望。最后,他希望自己的言辭能如同清涼一般,傳達到每個角落,帶給人們清新的感受。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融合了對人情世故的批判,對美感和內涵的追求,以及對清涼和舒適的向往。它通過對話和自我表達的方式,展示了詩人獨特的思想感悟和對詩詞創作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