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詠樓 / 作者:方岳 |
郡古低臨水,城荒早閉門。
岸沙分路細,江南帶云昏。
山豈緣詩瘦,樓應厭市喧。
前朝碑尚在,半已蝕苔痕。
|
|
八詠樓解釋: 《八詠樓》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郡城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歲月更替的感慨之情。下面是對《八詠樓》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郡古低臨水,
城荒早閉門。
岸沙分路細,
江南帶云昏。
這首詩詞的開頭以"郡古低臨水,城荒早閉門"描繪了古老的郡城,它低垂在水邊,而城門早已荒廢。這種描寫帶給讀者一種歲月流轉的感觸,城市的興衰、人事的更迭都在時間的推移中顯現出來。
"岸沙分路細,江南帶云昏"這兩句意味著岸邊的沙灘分隔出了細細的小路,而江南的風景被云霧所掩蓋,使得景色顯得朦朧。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寧靜、隱秘的感覺,仿佛進入了一個與塵囂世界相隔的境地。
山豈緣詩瘦,
樓應厭市喧。
前朝碑尚在,
半已蝕苔痕。
"山豈緣詩瘦,樓應厭市喧"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山水之間的寧靜與詩意的向往,詩人認為山水之間并非因為山瘦而有詩意,而是因為山水之間摒棄了塵囂的喧囂,彰顯出一種深遠的意境。
"前朝碑尚在,半已蝕苔痕"這兩句描繪了過去朝代的碑文仍然保存著,盡管已經有些被苔蘚蝕刻,但它們依然承載著歷史的痕跡。這種描寫表達了對過去的敬仰和珍視,同時也暗示了歲月的無情和歷史的變遷。
總體而言,《八詠樓》通過對郡城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人用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相結合,展現了一種淡雅、寧靜的詩意境界。讀者在品味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詩人對歲月流轉的獨特感悟,以及對歷史文化的珍視和敬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