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西林寺 / 作者:白居易 |
木落天晴山翠開,愛山騎馬入山來。
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卻回。
|
|
宿西林寺解釋:
《宿西林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木葉落盡天空晴朗,山巒青翠展開。我騎著馬兒熱愛這山,踏入山林之中。
我心里明白不能久留,因為柴桑的公務在等。在西林寺過了一個夜晚,便匆匆回去了。
詩意:
《宿西林寺》以描繪一位詩人在山林中宿營的經歷為題材。詩人欣賞木葉飄落、天空晴朗的景象,感嘆山巒青翠的美麗,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他騎馬進入山林,希望能夠在這里過夜。然而,他心知自己不能久留,因為有重要的公務在柴桑等待著他。盡管他對山林的美景心生留戀,但他還是決定在西林寺過一夜,然后匆匆返回。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心理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山林之美的感受以及他的內心掙扎。詩中以木葉落盡、天空晴朗為背景,描繪了秋天山林的景色。山巒青翠的描繪增添了一份生機和韻味。詩人通過騎馬進入山林,展現了他對自然的親近和熱愛之情。
然而,詩人明白自己不能久留,因為有柴桑的公務在等待著他。這種內心的掙扎和決策表明了詩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詩人最終決定在西林寺過夜,這里可能是他在山林中找到的一片寧靜之地。他選擇在這里宿營一夜,享受一下山林的氛圍,然后匆匆回去履行自己的職責。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體驗和思考,既表達了對山林之美的贊美,又展示了責任與選擇之間的糾結。通過這種對人與自然、情感與現實的矛盾的描繪,詩人展現了他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