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檻虎行 / 作者:方岳 |
風低黃蘆雪模糊,南山夜獵生於菟。
鐵衣檻至元巾府,猶自舑舌磨牙須。
府公起仰自除館,刻桷丹楹齊柵斷。
分棟驍雄上下番,汛埽蠲明節寒暖。
一鋪兵十人,一飯肉十斤,日費少府如千緡。
惟恐不飽撩怒嗔,一旦出柙誰能踆。
君不見有尨狺狺守門戶,舐糠累累奈何虎。
|
|
檻虎行解釋: 《檻虎行》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低黃蘆雪模糊,南山夜獵生於菟。
風呼嘯地低吹著,黃色的蘆葦在雪中模糊不清。夜晚,南山上的獵人生火燒菟叢。
鐵衣檻至元巾府,猶自舑舌磨牙須。
身披鐵甲的獵人來到元巾府,仍然在慢慢舔舐嘴唇,磨牙咀嚼著須發。
府公起仰自除館,刻桷丹楹齊柵斷。
官員起身朝上層府邸去,刻出的柵欄、紅色門楣整齊排列,形成了一道斷續的屏障。
分棟驍雄上下番,汛埽蠲明節寒暖。
各棟房屋驍勇的人們上下忙碌,清理、整理明亮的房間,以應對冷暖的季節變化。
一鋪兵十人,一飯肉十斤,日費少府如千緡。
一張床鋪容納十個士兵,一頓飯肉需要十斤。每天的開銷如同千條細帶,財政廳的費用不斷增加。
惟恐不飽撩怒嗔,一旦出柙誰能踆。
只是擔心不能吃飽而引發怒火和憤怒,一旦被釋放出來,誰能逃脫它的追逐呢?
君不見有尨狺狺守門戶,舐糠累累奈何虎。
君不知道,有著兇猛狂暴守衛大門的猛虎,舔著殘渣、饑腸轆轆,卻無法奈何它。
《檻虎行》通過描繪獵人在南山夜獵的場景,表達了猛虎的兇猛和無法馴服的本性。詩中以寥寥數語勾勒出自然景物的模糊和無序,同時通過官府的描寫暗示了社會秩序的穩定與組織。作者巧妙地運用反襯手法,通過對比猛虎和官府的形象,凸顯了猛虎的威嚴和難以馴服的特點。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自然和人文的對比,揭示了猛虎與人類之間的差異和沖突,呈現出一種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