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胥山路 / 作者:方岳 |
兩山壁立束微行,石齒參差半已傾。
莫等危時扶使穩,但逢險處放教平。
一毫以上諸人力,半月之間樂事成。
安得坦夷三萬里,家家門外是鵬程。
|
|
修胥山路解釋: 《修胥山路》是宋代方岳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條位于修胥山之間的山路,以及在這條路上行走的人們。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修胥山路
兩山壁立束微行,
石齒參差半已傾。
莫等危時扶使穩,
但逢險處放教平。
一毫以上諸人力,
半月之間樂事成。
安得坦夷三萬里,
家家門外是鵬程。
中文譯文:
修胥山之間的山路,
兩座山峰壁立,我微步行進。
石齒參差不齊,有些已經傾斜。
不要等到危險時才扶持使其穩定,
只要在遇到險境時果斷地平息。
用微不足道的力量,
在半個月的時間里,快樂的事情即將發生。
如果能夠踏平遙遠的三萬里,
每家門外都將是成功和繁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條險峻而艱難的山路,兩座山峰高聳而壁立,中間的道路狹窄。山峰上有參差不齊的石齒,有些已經傾斜,給行走者帶來了額外的困難和危險。
作者通過這條山路的描寫,表達了人生道路上的艱難和挑戰。他告誡人們,在面臨危險和困境時,不應等待他人的幫助,而是要勇敢地應對和解決問題。在困境中,只有果斷地處理險境,才能使事情平息。
詩中提到的“一毫以上諸人力”,強調了即使微小的力量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作者鼓勵人們相信自己的力量,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快樂和成功。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向往和希望。他希望能夠走遍遙遠的三萬里,即表示追求更廣闊的前程和成就。他相信,只要勇敢面對挑戰,每個家庭都能夠實現成功和繁榮。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人生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強調了勇敢面對困境的重要性,同時傳遞出對成功和繁榮的向往。它鼓勵人們不畏艱難,追求自己的目標,并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夠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夢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