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園春(用梁權郡韻餞春) / 作者:方岳 |
鶯帶春來,鵑喚春歸,春總不知。
恨楊花多事,杏花無賴,半隨殘夢,半惹晴絲。
立盡碧云,寒江欲暮,怕過清明燕子時。
春且住,待新篘熟了,卻問行期。
問春春竟何之。
看紫態紅情難語離。
想芳韶猶剩,牡丹知處,也須些個,付與荼コ。
喚取聘婷,勸教春醉,不道五更花漏遲。
愁一餉,笑車輪生角,早已天涯。
|
|
沁園春(用梁權郡韻餞春)解釋: 詩詞:《沁園春(用梁權郡韻餞春)》
作者:方岳
朝代:宋代
鶯帶春來,鵑喚春歸,春總不知。
恨楊花多事,杏花無賴,半隨殘夢,半惹晴絲。
立盡碧云,寒江欲暮,怕過清明燕子時。
春且住,待新篘熟了,卻問行期。
問春春竟何之。
看紫態紅情難語離。
想芳韶猶剩,牡丹知處,也須些個,付與荼コ。
喚取聘婷,勸教春醉,不道五更花漏遲。
愁一餉,笑車輪生角,早已天涯。
中文譯文:
鶯兒帶著春天來了,鵑鳥呼喚著春天歸來,但春天總是不知道。
我恨楊花繁忙,杏花卻懶散,一半隨著殘夢,一半招惹著晴天的絲線。
立在碧云盡頭,寒江即將暮色降臨,我擔心錯過清明時節的燕子。
春天,請你停留一下,等待新篘(指竹簍)成熟,然后問問你的行程。
問春天,你究竟去了哪里。
看著紫色的花朵,紅色的情意難以言表的離別。
想到芳韶(指美好景色)仍然存在,牡丹知道它們的所在,但也需要一些付出,交給荼(音同"圖",指作者自己)。
喚醒那嬌美的姑娘,勸告春天陶醉其中,卻不知五更花時已經錯過了。
愁苦像一頓飯,笑聲如車輪上的角(指車輪上的輻條),早已到了天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春天為主題,通過描繪春天的來去和人們對春天的期待和感嘆,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離別的思考和感慨。
詩中以鳥語、花開、云、江等自然景象來象征春天的到來和離去,以表達詩人對春天的困惑和感嘆。詩中描述了鶯兒帶來春天,鵑鳥呼喚春天歸去的情景,但春天似乎總是無法理解人們的期待和留戀。詩人抱怨楊花繁忙,杏花卻懶散,表達了對自然界中事物各自追求的不同態度。
詩人以碧云、寒江等景象描繪春天的時節,表達了對錯過春天美好時光的擔憂和遺憾。詩人擔心錯過清明時節的燕子,希望春天能稍作停留,等待一件事情的完成后再繼續行程,但詩中并未明確該事情的具體內容。
最后,詩人借花和牡丹的比喻,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思念和珍惜。詩中提到紫色的花朵和紅色的情意,難以言表的離別,讓人感受到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留戀和無奈。詩人認為雖然美好的事物仍然存在,但也需要一些付出和努力,才能將其傳遞給他人。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人呼喚嬌美的姑娘,勸告春天陶醉其中,卻不知五更花時已經過去。愁苦像一頓飯,笑聲如車輪上的角,意味著詩人已經在時光的流轉中早已到達了天涯,感嘆時光的逝去和人生的離別。
整首詩以春天為背景,通過描繪春天的來去和人們對春天的期待,以及對時光流轉和人生離別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時光的感慨和對美好時光的思念。詩中運用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比喻手法,給予了詩詞以深刻的意境和情感表達,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共鳴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