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酹江月(送吳丞入幕) / 作者:方岳 |
祈山底處,為二松千竹,肯題崖壁。
雪灑談犀麾雁鶩,爾輩何煩涉筆。
使者知乎,民其勞止,且莫閑耕織。
片言金石,喚回春意無極。
雖則王謝人家,一癯仙澤,面作蒼煙色。
茶灶筆床將雨屐,吟到梅花消息。
賤子何為,老仙如問,莫道頭今白。
寒蓑幾夢,研朱看點《周易》。
|
|
酹江月(送吳丞入幕)解釋: 《酹江月(送吳丞入幕)》是宋代方岳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祈山底處,有兩棵松樹和千竹,卻不肯在崖壁上題字。雪灑下來,洗滌著談犀、麾雁和鶩鳥,你們這些人為何煩惱于寫作。使者們啊,你們知道嗎,百姓們已經(jīng)辛勞到極點,暫且不要再忙于耕種和紡織。只需一句簡短的話銘刻在金石之上,就能喚回無盡的春意。盡管王謝的人家已經(jīng)富貴,而我這個賤子卻沐浴仙澤,面色像蒼煙。茶灶、筆床和雨屐將成為我吟詠梅花的消息。賤子我為何如此,如果老仙問起,不要說我的頭發(fā)現(xiàn)在已經(jīng)白了。寒蓑下我有幾個夢,研磨朱砂觀察《周易》的紋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方岳對時代的看法和自己的處境。詩中以自然景物和個人感受來抒發(fā)對社會現(xiàn)狀的思考。
首先,詩中引用了祈山底處的自然景觀,以表現(xiàn)大自然的美和宏偉。松樹和竹子象征著堅韌和生命的力量,但作者卻不肯在崖壁上題字,可能暗示作者對現(xiàn)實中各種束縛和限制的不滿。
接著,詩中提到雪灑下來,洗滌著談犀、麾雁和鶩鳥,而作者稱使者們不必忙于寫作。這里作者可能在表達對文人士人的思考。他認為文人應該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關(guān)心民生,而不是只忙于寫作和自我表達。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身份和經(jīng)歷進行自嘲和反思。他自稱為賤子,并暗示自己得到了仙人的庇護,面色像蒼煙,表達了自己的超然和離群的境遇。茶灶、筆床和雨屐則是他的日常生活的象征,這些簡樸的東西將成為他吟詠梅花的消息,反映了作者對詩歌創(chuàng)作和文人生活的理解。
最后,詩中提到寒蓑幾夢和研朱看點《周易》。寒蓑是貧苦人的外衣,這里可能暗示作者對自己貧困身份的接受和思考。而研磨朱砂觀察《周易》的紋理,則表明作者對于學問和哲理的追求。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和個人經(jīng)歷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社會現(xiàn)狀和個人身份的思考。同時,也表現(xiàn)出對自然、人生和文化的熱愛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