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酹江月(送吳丞入幕) / 作者:方岳 |
祈山底處,為二松千竹,肯題崖壁。
雪灑談犀麾雁鶩,爾輩何煩涉筆。
使者知乎,民其勞止,且莫閑耕織。
片言金石,喚回春意無極。
雖則王謝人家,一癯仙澤,面作蒼煙色。
茶灶筆床將雨屐,吟到梅花消息。
賤子何為,老仙如問,莫道頭今白。
寒蓑幾夢,研朱看點《周易》。
|
|
酹江月(送吳丞入幕)解釋: 《酹江月(送吳丞入幕)》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祈山底處,有兩棵松樹和千竹,它們愿意被我題寫在崖壁上。雪灑在談犀、麾雁和鶩上,你們這些人何必煩惱地涉足文學。使者啊,你們知道嗎,百姓們辛勤勞作,不要再閑下來從事農耕和紡織的工作了。一句簡短的話就能像金石一樣,喚起無盡的春意。雖然我是普通的人家,但是有一份仙人的福澤,我的臉色如同蒼煙。茶灶、筆床,將雨屐,吟誦著有關梅花的消息。我這個卑微的人為何要如此,老仙人若問起,不要說我的頭發如今已經白了。寒冷中的蓑衣,多少夢幻,研磨著朱砂,閱讀《周易》的卦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送別吳丞入朝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吳丞的祝福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借此抒發了自己對人生和文學的一些思考。
詩詞開篇言祈山底處,描述了山下有兩棵松樹和千竹,并表達了詩人愿意將它們題寫在崖壁上的心愿。這里,松樹和千竹象征著高潔和堅韌,顯示了詩人心中對吳丞的贊美和祝福之意。
接下來,詩人以雪灑在談犀、麾雁和鶩上的景象,表達了對吳丞等文人士子的崇高追求和對他們從事文學創作的鼓勵。詩人希望他們不要煩惱于瑣碎的事務,而要專心致志于文學創作,以喚起無盡的春意,即展示出生機與希望。
隨后,詩人以自身為例,提到自己雖然來自普通人家,然而卻享有仙人的福澤,面色如蒼煙。這里,詩人以自嘲的語氣,表達了自己對仙人福澤的感恩之情,也暗示了自己在文學創作中的超凡追求。
最后,詩人以茶灶、筆床和研朱看《周易》的場景,展示了自己對文學的熱愛和追求。他提到自己身著寒蓑,多次夢見一些奇特的事物,并在閱讀《周易》中尋找靈感和啟示。
整首詩詞以送別為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詩人對吳丞的祝福,抒發了對文學創作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詩詞流暢自然,意境優美,既表達了詩人對吳丞的祝福和思念,又展示了對文學創作的熱愛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仙人福澤和超凡追求的描繪,以及對文學創作的熱愛和追求的表達。整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