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隱者 / 作者:葉紹翁 |
開門迎客著山袍,井畔獼猴一樹桃。
兒向草間尋落果,妻從墻角過香醪。
舊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歷遍貴游無此味,韭和春雨筍和糟。
|
|
訪隱者解釋: 《訪隱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開門迎客著山袍,
井畔獼猴一樹桃。
兒向草間尋落果,
妻從墻角過香醪。
舊栽松子今能大,
新起茅堂不甚高。
歷遍貴游無此味,
韭和春雨筍和糟。
詩意:
這首詩以樸實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一位隱居者的生活情景。詩中描述了隱居者迎接客人時穿著樸素的山袍,井畔有只獼猴,樹上結滿了桃子。隱居者的兒子在草地上尋找掉落的果子,妻子從墻角走過來端著香醪。雖然隱居者的茅屋不高,但種植的松樹結出的松子卻變得更大了。詩末表達了隱居者在貴族游客中歷盡辛勞,卻找不到這種樸實生活所帶來的滋味,盡管有韭菜、春雨、筍子和糟酒。
賞析:
《訪隱者》通過對隱居者的生活細節(jié)的描繪,表達了對樸素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贊美。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隱居者家中的景象,展現(xiàn)了他們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開門迎客時穿山袍,不講求外表的華麗,展示了隱居者淡泊名利的態(tài)度。井畔的獼猴和結滿桃子的樹,是隱居者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象征。兒子在草地上尋找果子,妻子從墻角走過來端著香醪,展示了家庭溫馨和相互關懷。舊栽的松子變得更大,新起的茅堂雖然不高,但這些都反映了隱居者精神世界的豐富和內心的滿足。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現(xiàn)實社會的批判,貴族游客歷經辛勞,卻無法體味到隱居者這種樸素生活所帶來的滋味。韭菜、春雨、筍子和糟酒,都是象征樸素而美好生活的事物。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隱居者的生活情景,表達了對樸素自然生活的贊美和對現(xiàn)實社會的批判。通過對細節(jié)的刻畫,詩人呈現(xiàn)了隱居者獨特的生活態(tài)度和內心的寧靜滿足,同時反思了現(xiàn)實社會的浮躁和虛榮。這首詩詞以其深邃的思想、樸實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感,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