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隱者 / 作者:葉紹翁 |
不作王門夢,來敲隱者關(guān)。
童先孤鶴化,云伴一身閑。
礙筍新移路,低墻為看山。
幾回松下去,鋤得茯苓還。
|
|
訪隱者解釋: 《訪隱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作王門夢,來敲隱者關(guān)。
童先孤鶴化,云伴一身閑。
礙筍新移路,低墻為看山。
幾回松下去,鋤得茯苓還。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純樸自然的追求。作者不再追逐權(quán)勢和名利,而是放下一切,去拜訪隱士,尋求內(nèi)心的寧靜和自由。他在詩中描述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以及他與隱士的對話和互動。通過描繪隱士的生活狀態(tài)和景物,表達了對自然環(huán)境的喜愛和對真實自我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以下是對每個句子的賞析:
1.不作王門夢,來敲隱者關(guān)。
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世俗權(quán)勢和名利的拒絕,他不再追求虛榮和功名,而是主動去拜訪隱士,希望能與隱士一起過一種自由寧靜的生活。
2.童先孤鶴化,云伴一身閑。
這句描繪了隱士的形象。童先可以理解為隱士的名字,他像孤獨的鶴一樣自由自在,與云朵相伴,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
3.礙筍新移路,低墻為看山。
這句描述了作者來到隱士的住處。筍是竹子幼苗的意思,表示小路被新生的竹筍擋住,說明隱士的住處很隱秘。低墻是指低矮的圍墻,作者站在低墻上可以看到隱士所處的山景,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欣賞。
4.幾回松下去,鋤得茯苓還。
這句描述了作者多次下山挖野生藥茯苓,每次都能挖到,并帶回來。茯苓是一種草藥,有益于身體健康,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通過隱士的指點和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內(nèi)心的滿足和精神的滋養(yǎng)。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隱士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純樸自然的追求。它表達了對世俗功名的厭倦,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渴望,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環(huán)境的喜愛和對真實自我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