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婆羅門引(再游仙潭薛氏園亭) / 作者:蔡伸 |
素秋向晚,歲華分付木芙蓉。
蕭蕭紅蓼西風。
記得當時擷翠,擁手繞芳叢。
念吹簫人去,明月樓空。
遙山萬重。
望寸碧、想眉峰。
翠鈿瓊珰謾好,誰適為容。
凄涼懷抱,算此際、唯我與君同。
凝淚際、目送征鴻。
|
|
婆羅門引(再游仙潭薛氏園亭)解釋: 《婆羅門引(再游仙潭薛氏園亭)》是宋代蔡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素秋向晚,歲華分付木芙蓉。
蕭蕭紅蓼西風。
記得當時擷翠,擁手繞芳叢。
念吹簫人去,明月樓空。
遙山萬重。
望寸碧、想眉峰。
翠鈿瓊珰謾好,誰適為容。
凄涼懷抱,算此際、唯我與君同。
凝淚際、目送征鴻。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日傍晚時分的景象。歲月的流轉使得木芙蓉花凋謝,紅蓼花在西風中凋零。詩人回憶起過去曾采擷翠綠之時,手牽著愛人共賞芳草叢生的美景。如今吹簫的人已經離去,明月照耀的樓閣空空蕩蕩。遠處的群山連綿不絕,眺望著碧綠的一寸山峰,令人遐思萬千。美麗的翠鈿和瓊珰,已然無法再適合誰的容顏。凄涼的思緒包裹著心懷,只有在這個時刻,我和你能夠相互理解。凝視著淚水,目送著征鴻的離去。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而凄美的筆觸描繪了秋日的景象,表達了時光流轉、人事易逝的主題。詩人通過描寫凋謝的木芙蓉和紅蓼花,以及離去的吹簫之人和空蕩的樓閣,展現了歲月無情的變遷和人事不可追回的遺憾。山峰和珠寶的比喻,突顯了美麗的事物也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失去適應的對象。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凄涼和離別的情感,他與愛人相互理解,凝視著淚水,目送著征鴻的離去,情感深沉而動人。
整體而言,這首詩描繪了秋日的凄涼景色,通過揭示歲月流轉和人事離別的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親人離去的深沉思考和情感回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