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題 / 作者:白居易 |
功名宿昔人多許,寵辱斯須自不知。
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隨例未量移。
馬頭覓角生何日,石火敲光住幾時。
前事是身俱若此,空門不去欲何之。
|
|
自題解釋:
自題
功名宿昔人多許,
寵辱斯須自不知。
一旦失恩先左降,
三年隨例未量移。
馬頭覓角生何日,
石火敲光住幾時。
前事是身俱若此,
空門不去欲何之。
譯文:
自題
盡管崇拜功名是多年的愿望,
但寵辱之間的感受卻無法預知。
一旦失去寵臣的恩寵,我將降職,
三年后才能再次評定我的功勞。
懷著想要找到馬頭上的角的心情,
我敲打石頭點燃火花等待多久?
過去的經歷帶有同樣的感受,身不由己,
而我無法離開這自由的宗教之門。
詩意和賞析:
《自題》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一首詩。這首詩講述了作者對功名的努力和得失的感悟,同時表達了對空門生活的向往。
首句中,作者提到許多人都渴望功名,但其實不知道在追求功名的過程中會遭受到寵辱之苦。
接下來的兩句中,作者感嘆一旦失去寵臣的恩寵,就會失去一切榮華富貴。即使過了三年,重新評定功勞,也無法恢復當初的地位。
第四句中,作者用馬頭覓角的比喻表達了對事情的難以實現的愿望,以及對時間的苦等。作者敲打石頭,期望能夠點燃火花,象征著作者在苦苦等待和努力中。
最后兩句中,作者認為過去的經歷和現在的處境是一樣的,無法改變,這也體現了人生的無常和無奈。但作者又提到空門,即佛門的生活,表示對世間名利的放棄和對自由的向往。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功名得失的思考,以及對逍遙自在的空門生活的向往,表達了對名利的矛盾心態和對自由平靜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