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日過丹陽明日立春寄魯元翰 / 作者:蘇軾 |
堆盤紅縷細茵陳,巧與椒花兩斗新。
竹馬異時寧信老,土牛明日莫辭春。
西湖弄水猶應早,北寺觀燈欲及辰。
白發蒼顏誰肯記,曉來頻嚏為何人。
|
|
元日過丹陽明日立春寄魯元翰解釋:
《元日過丹陽明日立春寄魯元翰》是蘇軾的一首詩,描述了元旦時過丹陽,明天就是立春的景象,寄托了對時光流轉和歲月的感慨與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堆盤紅縷細茵陳,
巧與椒花兩斗新。
竹馬異時寧信老,
土牛明日莫辭春。
西湖弄水猶應早,
北寺觀燈欲及辰。
白發蒼顏誰肯記,
曉來頻嚏為何人。
詩意及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旦過后的景象。首先描繪了堆放著紅紗細布、巧妙搭配著兩斗椒花的新年裝飾,表達了節日的喜慶和熱鬧氛圍。接著,蘇軾以竹馬和土牛作為隱喻,表達了人生階段的不同,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更替。他說竹馬雖然是舊時的玩具,但在異時之間也能感覺到時間的流逝,土牛在明天也不能拒絕春天的到來,以此表達了對光陰易逝的感嘆。
接下來,蘇軾提到了西湖和北寺,西湖弄水應早,北寺觀燈欲及辰。這里通過描繪景色,表示時間的流轉。西湖的水依然如早晨一樣清澈,北寺的燈火也欲望到達天明。這里表達了對時間的敏感和對未來的期待。
最后兩句揭示了作者的狀態。蘇軾說他的白發和蒼顏,誰會記得,而且他早上醒來頻繁地打噴嚏,卻無人知曉原因。這里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衰老和被遺忘的感受,也可能暗示了歲月的無情和人事的變遷。
整首詩通過對元旦和立春這兩個時間節點的描繪,以及對童年、年少和衰老的對比,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蘇軾細膩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