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蘇臺上月 / 作者:曹勛 |
姑蘇臺上月,倒景浮生河。
石梁臥長洲,垂虹躍金波。
叢薄散蘭麝,水底流笙歌。
歌聲示斷樽前舞,越兵夜入三江浦。
吳王沉醉未及醒,不知身已為降虜。
響靸廊前珠翠橫,采香徑里喧鼙鼓。
西施和淚下珠樓,回首吳宮隔煙霧。
姑蘇臺殿變秋蓬,荊棘沾衣泣寒露。
至今風月動凄涼,余址石橋尚如故。
|
|
姑蘇臺上月解釋: 《姑蘇臺上月》是宋代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景物和敘述歷史事件,展現了江南地區的繁華與動蕩,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歷史滄桑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姑蘇臺上月,倒景浮生河。
石梁臥長洲,垂虹躍金波。
叢薄散蘭麝,水底流笙歌。
歌聲示斷樽前舞,越兵夜入三江浦。
吳王沉醉未及醒,不知身已為降虜。
響靸廊前珠翠橫,采香徑里喧鼙鼓。
西施和淚下珠樓,回首吳宮隔煙霧。
姑蘇臺殿變秋蓬,荊棘沾衣泣寒露。
至今風月動凄涼,余址石橋尚如故。
這首詩詞意境深遠,具有一定的歷史背景。下面是對詩意和賞析的分析:
詩詞以"姑蘇臺上月"作為開篇,通過倒映在河面上的月亮,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更迭。"石梁臥長洲,垂虹躍金波"描繪了景物的美麗和壯麗,展示了江南地區的繁華景色。
接著,詩中描繪了一幅動蕩的歷史畫面。"叢薄散蘭麝,水底流笙歌"表達了宮廷的繁華和盛況。"歌聲示斷樽前舞,越兵夜入三江浦"揭示了戰亂的陰影,吳王陷入沉醉之中,卻不知自己已成為降虜。
詩詞中還描繪了吳地的繁華景象。"響靸廊前珠翠橫,采香徑里喧鼙鼓"表現了宮廷的奢華和熱鬧。西施的淚水和吳宮被煙霧隔絕的情景,表達了江南地區的變遷和動蕩。
最后兩句"姑蘇臺殿變秋蓬,荊棘沾衣泣寒露"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感慨和對逝去繁華的傷感。"至今風月動凄涼,余址石橋尚如故"則表明盡管時光荏苒,但石橋的遺址依然保留,歷史的痕跡依然存在。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江南地區的景色和歷史事件,以及對興衰和歷史滄桑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歷史變遷的感慨和思索。同時,詩詞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描寫手法,給人一種繁華與滄桑并存的感覺,引發讀者對歷史的思考和情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