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龍引 / 作者:曹勛 |
鑄神鼎兮荊之陽,鼎成兮賓帝鄉(xiāng)。
君乘龍兮龍高翔,臣攀龍兮龍髯短。
龍髯短,接君之衣兮,臣不敢以手挽。
君棄臣兮臣將疇依,臣慟哭兮君不知。
君不知兮可奈何,風(fēng)雨慘慘兮荊山之阿。
|
|
攀龍引解釋: 《攀龍引》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曹勛。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攀龍引,指的是臣子攀附龍君以求得官位、地位的意思。詩詞以鑄造神鼎為引子,將攀龍之行與鑄鼎之事相互照應(yīng),表達了作者對權(quán)力和地位的追求。
詩詞的開篇,描述了鑄神鼎的過程,將其置于荊山之陽,鼎成之后,賓于帝王之鄉(xiāng)。這里以鑄鼎為象征,暗喻臣子追求官位地位的過程,將其比作攀附龍君,以求得龍君的青睞。
接下來,詩中描述了君主乘龍高翔,而臣子則攀附在龍髯之上。龍髯短,表示臣子的力量和地位相對較弱,無法與君主平起平坐。同時,臣子接君之衣,卻不敢用手挽,表現(xiàn)了對君主的敬畏和恭順。
然而,在朝臣攀附龍君以求得地位的過程中,如果君主拋棄臣子,臣子將無依無靠。詩中表現(xiàn)出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依附,同時也表達了當(dāng)君主對臣子不知情時,臣子的悲傷和無奈。
最后兩句表達了臣子的沮喪和無奈之情,荊山之阿風(fēng)雨慘慘,暗示了臣子在追逐權(quán)力和地位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和艱難。整首詩詞通過鑄鼎和攀附龍君的形象,抒發(fā)了作者對權(quán)力追逐和人際關(guān)系的思考,揭示了權(quán)力斗爭中的無常和殘酷。
這首詩詞通過象征手法和對比手法,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對權(quán)力追逐的深思和對人性的思考。它通過對鑄鼎和攀龍的描寫,展現(xiàn)了權(quán)力的誘惑和人性的復(fù)雜性,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中人們對地位和權(quán)力的追求。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