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語為屈平作 / 作者:曹勛 |
瞻荊潁兮盤盤,悲淮流兮潺湲。
彼何人兮獨安,此何人兮獨難。
悼哲人之不反兮,抗靈轡于江干。
|
|
楚語為屈平作解釋: 詩詞:《楚語為屈平作》
中文譯文:
瞻望著荊山和潁水,它們連綿不斷。
悲傷著淮河的流水,它們潺潺流淌。
那個人是誰啊,獨自安寧?
這個人是誰啊,獨自困難?
悼念著那些聰明智慧的人,卻沒有回歸。
抗拒著靈魂的韁繩,站在江岸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曹勛所作的《楚語為屈平作》。詩中以楚地的山川和河流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于時代和人生命運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詩人通過描繪楚地的美景,如荊山和潁水,以及淮河的流水,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這種景色的描繪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也傳遞了一種悠遠和宏偉的氛圍。
然而,在這美景之下,詩人卻表達了對于人生和時代的疑問和憂愁。他問道,那個人是誰,竟然能獨自安寧?這個人又是誰,竟然能獨自面對困難?這里的“人”可能指代的是時代中的某個人物,也可以理解為廣義的個體,代表著在困境中獨自堅守的人。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于聰明智慧的人的悼念和遺憾。他們是“哲人”,是有著遠見和智慧的存在,但卻沒有回歸,沒有在時代的洪流中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這種悼念和遺憾,反映了詩人對于社會現狀和人們的行為態度的思考。
最后,詩人使用了“抗靈轡于江干”的意象,強調了抵抗命運束縛的決心。靈轡是駕馭馬匹的韁繩,而江岸則代表了時代的河流。詩人借用這個意象,表達了他的反抗精神和不甘屈服的態度。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對人生和時代的思考,以及對命運的抗爭,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思想。這種思考和感慨,反映了宋代社會的動蕩和人們對于個體命運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和價值觀的傾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