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雜興十首 / 作者:秦觀 |
潭潭故邑井,猗猗上宮蘭。
不食自清渫,莫服更幽閑。
志士恥弱植,卷跡甘饑寒。
佳晨追良覿,觸物懸悲端。
川途眇回遠,經歲曠音翰。
豈不慕裘馬,詭得非所安。
蟬冕多怵迫,繩樞尟憂患。
枉尋竟何補,方枘誠獨難。
|
|
春日雜興十首解釋: 詩詞:《春日雜興十首》
潭潭故邑井,
猗猗上宮蘭。
不食自清渫,
莫服更幽閑。
志士恥弱植,
卷跡甘饑寒。
佳晨追良覿,
觸物懸悲端。
川途眇回遠,
經歲曠音翰。
豈不慕裘馬,
詭得非所安。
蟬冕多怵迫,
繩樞尟憂患。
枉尋竟何補,
方枘誠獨難。
中文譯文:
潭潭故邑井,
古潭的故鄉井,
猗猗上宮蘭。
婀娜傲立于宮殿中的蘭花。
不食自清渫,
它不以外物滋養,卻自然清純。
莫服更幽閑。
不服從于世俗的繁華。
志士恥弱植,
有志向的人羞于安于平凡,
卷跡甘饑寒。
抱著書卷,寧愿忍受饑寒。
佳晨追良覿,
在美好的早晨追尋優秀的人物。
觸物懸悲端。
觸及世間事物,引發悲傷之情。
川途眇回遠,
川流曲折回旋,遙遠而漫長。
經歲曠音翰。
歷經歲月,音樂之才荒廢。
豈不慕裘馬,
難道不向往奢華和豪馬?
詭得非所安。
但這種詭異并不能使人獲得安寧。
蟬冕多怵迫,
戴著華麗冠冕的人常常感到束縛和壓迫。
繩樞尟憂患。
權力之軸繩,稍有不慎便會引發憂慮和困擾。
枉尋竟何補,
徒勞地尋求,最終又能得到什么補益呢?
方枘誠獨難。
正方形的鑿子只能獨自難以成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秦觀的《春日雜興十首》中的一首,通過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世俗之物的不屑和對高尚品質的追求。
詩中以自然景物和人事為比喻,運用了隱喻和象征手法,展示了作者對世俗浮華的厭棄和對高潔清雅的向往。他倡導志士不應安于平凡,應該追求卓越,不畏艱苦困苦。同時,他對權力和富貴的追逐持懷疑態度,認為這種追求是虛幻的,難以帶來真正的安寧和滿足。
詩歌的語言簡練而有力,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整首詩以對比和反轉為手法,突出了作者的觀點和情感。秦觀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思考展現了對社會的批判和對內心追求的呈現,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獨立精神和追求高尚的品質。整首詩流露出一種清新淡泊的意境,啟發人們反思世俗的虛妄和追逐,鼓勵追求內心的真實和卓越的人生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