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 / 作者:秦觀 |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燒痕。
千點湘妃枝上淚,一聲杜宇水邊魂。
遙憐鴻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賊負恩。
粉堞女墻都已盡,恍如陶侃夢天門。
|
|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解釋: 詩詞:《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
茫茫汝水抱城根,
野色偷春入燒痕。
千點湘妃枝上淚,
一聲杜宇水邊魂。
遙憐鴻隙陂穿路,
尚想元和賊負恩。
粉堞女墻都已盡,
恍如陶侃夢天門。
中文譯文:
茫茫的汝水環抱著城池根基,
野色偷偷地闖入燒痕之中。
千點湘妃淚珠掛在枝上,
一聲杜宇在水邊鳴叫,流淌著魂魄。
遙遠憐惜鴻隙陂的穿行之路,
依然懷念著元和時期那賊背叛的恩情。
粉堞和女墻都已經消失殆盡,
仿佛陶侃的夢一般,觸摸天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秦觀創作的,描繪了一幅登樓遠眺的景色和情感。詩人站在城樓上,眺望著茫茫的汝水環抱著城池,野色滲入火燒的痕跡中。這里展現了一種寂寞和凄涼的氛圍,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歷史的更迭。
詩中提到了湘妃和杜宇,湘妃是楚國的一位美人,傳說她因愛情不順遂而在枝上流淚;杜宇是水邊常見的鳥類,其鳴叫聲在詩中象征著詩人的思緒和情感。通過描繪這些細節,詩人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美好事物的懷念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鴻隙陂、元和和賊背叛的恩情,這些都是歷史上的事件和人物。鴻隙陂是指一條小河,元和是指宋代朝廷時期,而賊背叛的恩情則暗指歷史上的政治背叛。通過這些歷史的隱喻,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和思考。
最后兩句詩中提到的粉堞和女墻則是指城墻和守城的女子們已經消失殆盡,陶侃是南朝梁時的名將,夢天門則是指觸摸天門,達到至高無上境地的意境。這里詩人借用歷史人物和場景,表達了對逝去歲月和美好事物的懷念,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整首詩以寥寥幾句,用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寂寞凄涼、懷舊追憶的畫面。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歷史事件的描寫,詩人營造出一種幽怨的情感氛圍,引發讀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