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亭 / 作者:蘇軾 |
仙山佛國本同歸,世路玄關(guān)兩背馳。
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shù)期頤。
遙知小檻臨廛市,定有新松長棘茨。
誰道茅檐劣容膝,海天風(fēng)雨看紛披。
|
|
東亭解釋:
《東亭》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仙山佛國本同歸,
世路玄關(guān)兩背馳。
到處不妨閑卜筑,
流年自可數(shù)期頤。
遙知小檻臨廛市,
定有新松長棘茨。
誰道茅檐劣容膝,
海天風(fēng)雨看紛披。
詩意:
這首詩以一種超越塵世的視角,探討了人生的歸宿和命運的無常。詩人認為無論是仙山還是佛國,最終都會回歸同一個歸宿,即超越世俗的境界。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卻在世間的迷途中追逐功名利祿,與超脫塵世的境界背道而馳。詩人提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隨意建造自己的小居,以便能夠自由自在地享受流年,尋找內(nèi)心的寧靜。雖然遠離塵囂,詩人仍然能夠感知到市井的喧囂,相信在那里一定有新生長的松樹和高聳的茨植物。詩人反問誰能說茅檐下的貧寒容顏會妨礙人們的修行,海天間的風(fēng)雨會讓人們放棄追求。
賞析:
《東亭》以蘇軾獨特的意境和哲理思考展示了他對于人生追求的看法。詩中表達了詩人對超越塵世的向往和對功名利祿追逐的反思。他認為人們應(yīng)該追求內(nèi)心的寧靜和自我實現(xiàn),而不是追逐虛榮和物質(zhì)財富。通過對仙山佛國的描繪,詩人傳達了一種超越世俗的境界,這種境界可以在任何地方實現(xiàn),只要我們能夠靜心思考,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與滿足。詩詞中的自然意象和反問形式,增強了詩意的深度和表達的力度。這首詩詞通過對人生價值和境界的探討,呼喚人們追求內(nèi)心的自由和超脫,表達了蘇軾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