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黃冕仲寄題延平泠風閣 / 作者:秦觀 |
泠風三伏是清秋,雖有炎蒸不汝留。
滿地溪山歸藻井,有時絲管下滄洲。
快哉便得逍遙趣,偶爾還成汗漫游。
誰為發揮無妙手,賦凌楚玉有家丘。
|
|
和黃冕仲寄題延平泠風閣解釋: 詩詞:《和黃冕仲寄題延平泠風閣》
泠風三伏是清秋,
雖有炎蒸不汝留。
滿地溪山歸藻井,
有時絲管下滄洲。
快哉便得逍遙趣,
偶爾還成汗漫游。
誰為發揮無妙手,
賦凌楚玉有家丘。
中文譯文:
泠風三伏是清秋,
盡管酷暑不再停留。
滿地溪山回到藻井,
有時絲管響徹滄洲。
快哉,即可得到逍遙之趣,
偶爾也可心無拘束地游蕩。
然而,誰能展現無比巧妙的才華,
創作出超越楚玉的佳作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秦觀所作,題目為《和黃冕仲寄題延平泠風閣》。詩人以清秋時節的泠風三伏為開篇,表達了秋天的清涼與爽朗。盡管夏天的酷暑還未散去,但清風卻已逐漸吹拂,預示著秋天的到來。
接著,詩人描繪了溪山回到藻井的景象,意味著大自然的景色回歸到原本的寧靜和美麗。同時,絲管的樂聲從滄洲傳來,給人們帶來一份寧靜和愉悅。
在快樂中,人們可以得到逍遙自在的心境,偶爾也可以放縱自己,暢游于世間。然而,詩人思索,誰能夠創作出無窮的美妙之作,超越楚玉(楚國的著名才子)呢?這是對藝術創作的探討和思考,表達了對才華橫溢的創作者的敬佩和對藝術的追求。
整首詩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美景和人們的心境,展示了秦觀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美的追求。同時,詩人也在其中反思了自己的才華和創作的局限,表達了對他人創作的崇敬和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