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陵五題其五次韻子由題光化塔 / 作者:秦觀 |
古佛悲憐得度人,應緣來現比丘身。
水流月落知何處,花發鶯啼又一春。
方外笑談清似玉,夢中煩惱細如塵。
老僧自說從居此,卻悔平時事遠巡。
|
|
廣陵五題其五次韻子由題光化塔解釋: 《廣陵五題其五次韻子由題光化塔》是宋代秦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佛悲憐得度人,
應緣來現比丘身。
水流月落知何處,
花發鶯啼又一春。
方外笑談清似玉,
夢中煩惱細如塵。
老僧自說從居此,
卻悔平時事遠巡。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佛塔和禪宗修行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生活的煩惱和對佛教修行的向往。詩中展示了人生的矛盾和追求的兩個方面,即人們在紛繁世事中感到煩惱,但又希望能夠遠離塵囂,追求清凈和平靜的心靈。
賞析:
1.詩中的"古佛悲憐得度人"暗示佛陀對眾生的慈悲和慈愛,佛陀以智慧和普渡之心來安慰人們的痛苦。
2."水流月落知何處,花發鶯啼又一春"這兩句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季節更迭,暗示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與佛教中對無常的思考相呼應。
3."方外笑談清似玉,夢中煩惱細如塵"通過"方外"、"笑談清似玉"等詞語,表達了對禪宗修行的向往和對清凈心境的追求,而"夢中煩惱細如塵"則展示了現實生活中繁雜的困擾和煩惱。
4."老僧自說從居此,卻悔平時事遠巡"這句表達了詩人對禪宗修行的思考和反思,詩人意識到自己平日里追逐名利和外在的事物,而感到悔恨,希望能夠返璞歸真,回到居所專心修行。
這首詩詞通過對禪宗修行和世俗生活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追求。它展示了人們在塵世中的紛擾煩惱,同時又描繪了對清凈心靈和遠離塵囂的向往。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哲理,展示了秦觀細膩的表達能力和對人生境界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