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興九首其四擬李賀 / 作者:秦觀 |
魚鱗甃空排嫩碧,露桂梢寒掛團壁。
白蘋風(fēng)起吹北窗,尺鯉沉沒斷消息。
燕子將雛欲歸去,沈郎病骨驚遲暮。
濃愁茫茫寄何處,萬里江南芳草路。
|
|
秋興九首其四擬李賀解釋: 詩詞:《秋興九首其四擬李賀》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魚鱗甃空排嫩碧,
露桂梢寒掛團壁。
白蘋風(fēng)起吹北窗,
尺鯉沉沒斷消息。
燕子將雛欲歸去,
沈郎病骨驚遲暮。
濃愁茫茫寄何處,
萬里江南芳草路。
中文譯文:
魚鱗瓦片覆空空地排列著嫩綠的青苔,
露水滴在桂樹的枝梢上,寒意掛在墻壁。
白色的蘋果花瓣隨風(fēng)起舞,吹拂著北窗,
一尺長的鯉魚沉沒了,消息中斷了。
燕子將它的雛鳥帶著欲望歸去,
沈郎的病骨使他驚覺時光已經(jīng)晚了。
濃郁的憂愁茫茫無際地寄托在何處,
漫長的江南之路上長滿了芳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秦觀的《秋興九首》中的第四首,以李賀的風(fēng)格為藍本進行擬仿。詩人運用細膩的描寫手法,將秋天的景象與人物情感融合在一起,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詩的開篇以魚鱗瓦片和露水滴落的桂樹梢作為景物,描繪了秋天的寒冷和荒涼。白色的蘋果花瓣隨風(fēng)飄散,象征著季節(jié)的變遷和時光的流轉(zhuǎn)。詩中提到的尺鯉沉沒和燕子將雛鳥帶走,暗示了人事的變遷和時光的不可逆轉(zhuǎn)。沈郎的病骨使他驚覺時光已經(jīng)晚了,表達了對光陰逝去和衰老的憂慮。
詩的最后兩句"濃愁茫茫寄何處,萬里江南芳草路"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愁苦和迷茫,不知將憂愁寄托于何處。江南的芳草路象征著世界的美好和詩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整首詩情感深沉,抒發(fā)了詩人對光陰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憂慮和迷茫之情,通過對秋天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感慨,展現(xiàn)了秦觀獨特的詩境和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