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金山 / 作者:秦觀 |
山南山北江水流,半空金碧隨云浮。
我來仍值風日好,十月未寒如晚秋。
山僧引客尋蒼翠,歷盡參差到平地。
萬里風來拂骨清,卻憶人間如夢寐。
夜深無風月入扉,相對老人如槁枝。
流水與天爭入海,共笑此心誰得知。
下山卻向中{左氵右霝}望,番憶當時在屏幛。
老母思兒且欲歸,回首云峰已天上。
|
|
宿金山解釋: 詩詞:《宿金山》
山南山北江水流,
半空金碧隨云浮。
我來仍值風日好,
十月未寒如晚秋。
山僧引客尋蒼翠,
歷盡參差到平地。
萬里風來拂骨清,
卻憶人間如夢寐。
夜深無風月入扉,
相對老人如槁枝。
流水與天爭入海,
共笑此心誰得知。
下山卻向中望,
番憶當時在屏帳。
老母思兒且欲歸,
回首云峰已天上。
中文譯文:
山南山北江水流,
半空金碧隨云浮。
我來仍值風日好,
十月未寒如晚秋。
山僧引客尋蒼翠,
歷盡參差到平地。
萬里風來拂骨清,
卻憶人間如夢寐。
夜深無風月入扉,
相對老人如槁枝。
流水與天爭入海,
共笑此心誰得知。
下山卻向中望,
番憶當時在屏帳。
老母思兒且欲歸,
回首云峰已天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秦觀創作的作品,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抒發作者的思念之情,表達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詩中描繪了山南山北的江水流動,以及半空中金碧色的云浮動,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色。作者表示自己來到這里,正逢風和日麗的好時光,雖然已是十月,但仍然沒有寒意,猶如晚秋的溫暖。
山僧引領客人尋找蒼翠的景色,經歷了參差不齊的山路,最終到達平地。萬里之外的風吹拂著人的骨骼,清爽宜人,但作者卻回憶起人間的事物,感覺仿佛是在夢中。
夜深了,沒有風,明月進入房間,作者與老人相對而坐,老人像一根枯枝一樣。流水與天空爭奪進入大海,作者和老人一起笑著,他們的心思有誰能夠理解呢?
最后,下山之際,作者卻回頭向中央遠望,回憶起曾經在幕帳之中的種種經歷。老母親思念兒子,希望回家。但當她回首望去,云峰已經在天上,意味著時光流逝,事物易變,人生短暫。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表達內心情感,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短暫無常的思考,以及對親情和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體氛圍溫婉寧靜,寄托了詩人的情感與思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