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鄧慎思沐於啟圣遇李端叔 / 作者:秦觀 |
羸兵瘦馬犯黃塵,自笑區區夢里身。
不是對花能伏老,自綠無酒可澆春。
校書天祿陪群彥,曦發陽阿遇故人。
三百六旬如此少,更添香火坐逡巡。
|
|
與鄧慎思沐於啟圣遇李端叔解釋: 詩詞:《與鄧慎思沐於啟圣遇李端叔》
羸兵瘦馬犯黃塵,
自笑區區夢里身。
不是對花能伏老,
自綠無酒可澆春。
校書天祿陪群彥,
曦發陽阿遇故人。
三百六旬如此少,
更添香火坐逡巡。
中文譯文:
瘦弱的士兵和疲憊的馬匹穿越黃色的塵埃,
自嘲地笑著,覺得自己像是在夢中一樣。
并非對著花朵能夠延緩老去的,只有自己的青春沒有美酒來澆灌。
身為官員的天祿同樣陪伴著許多才子,
旭日升起,陽阿遇到了他曾經相識的朋友。
三百六旬的歲月如此短暫,
更增添了禪寺的香火,我坐在這里來回徘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秦觀的作品,通過描繪一幅戰亂時期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無奈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詩中的"羸兵瘦馬犯黃塵"揭示了動蕩的戰亂時期,士兵疲憊,馬匹瘦弱,他們在黃色的塵埃中行軍。詩人以自嘲的口吻說自己的存在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夢境,彰顯了人們在亂世中的渺小與無力。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對青春逝去的感慨。詩人認識到花朵雖美,但無法延緩人的衰老,只有自己的青春流逝得沒有了美酒的陪伴,暗示了時光不可挽回的殘酷。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詩人作為官員的境遇。他身邊有許多才子群聚,與他一同在官場上奔波。旭日升起,陽阿(即陽光)照耀著他,他遇到了曾經相識的故友,表明友情在歲月中依然珍貴。
最后兩句"三百六旬如此少,更添香火坐逡巡"表達了對時間短暫流逝的感慨。三百六旬指的是一生的歲月,詩人感慨時間如此短暫,禪寺中的香火不斷燃燒,而他只能在其中徘徊,暗示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時光的無奈。
總的來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戰亂時期的無奈和對光陰流逝的感慨,以及對友情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自嘲的口吻,秦觀展示了他對時代和人生的獨特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