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王欽之自圓庵 / 作者:秦觀 |
誅茅北戶結圓廬,從事風流入畫圖。
珠箔粉垣藏混沌,葛巾藜杖造虛無。
春閑居士天花室,晝靜仙人白玉壼。
遙想吏行鳧鶩散,沉煙一穗對團薄。
|
|
寄題王欽之自圓庵解釋: 詩詞:《寄題王欽之自圓庵》
譯文:
誅茅北戶結圓廬,
從事風流入畫圖。
珠箔粉垣藏混沌,
葛巾藜杖造虛無。
春閑居士天花室,
晝靜仙人白玉壼。
遙想吏行鳧鶩散,
沉煙一穗對團薄。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秦觀所作,題目是《寄題王欽之自圓庵》。詩中描繪了一個居士自圓庵的景象。居士在茅草茂盛的北戶之地修建了一座圓廬,專事風雅之事,進入畫圖的境界。珠簾和粉墻掩藏著一片混沌的氛圍,而葛巾和藜杖則象征著一種虛無的狀態。居士住在這片春天般寧靜的天花室中,與白玉壺相伴,仿佛仙人般存在。遠處想象著官吏行走的鳧鶩散去,而煙霧中只有一穗淺薄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表現了一種遁世之情,描繪了一個居士隱居自圓庵的景象。居士摒棄世俗的喧囂和紛擾,追求自我修養和清靜的境界。他修建了一座圓廬,象征著完美與和諧。珠箔和粉垣隱藏著混沌的意象,表現了居士內心深處的追求和探索。葛巾和藜杖則象征著居士的虛無態度,他舍棄了功名利祿,追求心靈的自由和超脫。居士住在這片寧靜的天花室中,與白玉壺相伴,彷佛已經融入仙境。詩中還通過對鳧鶩散去和沉煙一穗的描繪,表達了對世俗生活的遙遠想象和對紛擾的拒絕。
整首詩以清新的意象和簡練的語言,展示了居士追求自我修養、遠離塵囂的心境。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居士生活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由、寧靜和精神追求的向往。詩中所展現的自圓庵景象,既是一種理想的境界,也是對現實世界的批判和超越。整首詩以平和的語調,給人一種寧靜和悠然的感受,同時也反映出宋代士人對遁世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