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騕褭圖 / 作者:秦觀 |
雙瞳夾鏡權協月,尾鬣蕭森澤於發。
鞍銜不施韁復脫,旁無馭著氣騰越。
地如砥平丘隴滅,天寒日暮抱饑渴。
驤首號鳴思一發,超軼絕塵人恍忽。
東門金鑄久銷歇,曹霸丹青亦云沒。
賴有龍眠戲揮筆,眼前時見千里骨。
玉臺閶闔相因依,嗟爾龍媒空自奇。
鸞旗日行三十里,焉風逐風追電為。
|
|
題騕褭圖解釋: 詩詞:《題騕褭圖》
雙瞳夾鏡權協月,
尾鬣蕭森澤於發。
鞍銜不施韁復脫,
旁無馭著氣騰越。
地如砥平丘隴滅,
天寒日暮抱饑渴。
驤首號鳴思一發,
超軼絕塵人恍忽。
東門金鑄久銷歇,
曹霸丹青亦云沒。
賴有龍眠戲揮筆,
眼前時見千里骨。
玉臺閶闔相因依,
嗟爾龍媒空自奇。
鸞旗日行三十里,
焉風逐風追電為。
中文譯文:
雙眸夾鏡照低垂的月亮,
尾巴上的毛發,凜冽地在湖澤間飄蕩。
鞍頭上沒有韁繩,又脫離了鞍子,
四周沒有人馭乘,卻有氣息奔騰如云。
大地平坦如砥石,丘隴已被抹平,
天空寒冷,太陽西沉,我饑渴難耐。
駿馬高昂著頭,發出雄壯的嘶鳴聲,
超越塵埃,恍若人世幻化。
東門鑄造的金碑早已銷蝕消失,
曹霸的紅顏畫像也難覓蹤跡。
幸得有龍躺臥,戲耍揮動筆墨,
眼前時常看見千里之骨。
玉臺上的閶闔相依為伴,
唏噓啊,龍作媒,空自成奇。
鸞旗每日行進三十里,
追隨風的風,追逐電光。
詩意和賞析:
《題騕褭圖》是宋代詩人秦觀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一匹駿馬的形象為主題,通過對馬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歷史變遷的思考。
詩中通過描寫駿馬的特征和動態,展示了它的威武和奔放的姿態。駿馬雙眸夾著鏡子,映照著低垂的月亮,尾巴上的毛發凜冽地在湖澤間飄蕩。它不受韁繩束縛,自由自在地脫離了鞍子,周圍沒有人馭乘,但卻有氣息奔騰如云。這些描寫使人感受到駿馬的狂放不羈和與眾不同。
接著,詩中以對比的手法,刻畫了大地的平坦和天空的寒冷。大地如砥石般平坦,丘隴已被抹平,而天空寒冷,太陽即將西沉。這種對比營造出一種時光流轉和歷史變遷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歲月荏苒的感慨。
進一步,詩中以駿馬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超越塵世、追求卓越的思考。駿馬高昂著頭,發出雄壯的嘶鳴聲,超越塵埃,恍若人世幻化。這里的駿馬可以理解為秦觀自身的追求和理想,他希望能夠超越塵世的束縛,不受桎梏,追求更高的境界。
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東門金碑和曹霸的紅顏畫像,暗示了歷史的消逝和人物的逝去。東門金碑早已銷蝕消失,曹霸的畫像也難覓蹤跡,這些象征著過去的輝煌和人物的消失。然而,詩人在這種變遷的背景下,提及了龍眠戲揮筆,眼前時見千里骨,這表明詩人仍然能夠通過藝術的力量,回顧歷史,感受到過去的輝煌和人物的存在。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龍的媒介的贊嘆和惋惜,龍作為神話中的存在,象征著神奇和傳奇。鸞旗每日行進三十里,追隨風的風,追逐電光,傳遞了一種追求的動力和對理想的追逐。
整首詩通過對馬的描寫和象征的運用,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逝、歷史變遷和追求卓越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中的意象和對比手法也增加了詩歌的藝術魅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