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閻求仁謝參寥彥溫訪於墳所 / 作者:秦觀 |
老濞城西木半摧,昆侖岡下路新開。
故人此地銜憂去,禪客他時問疾回。
聞為樹風增永感,卻因水鳥證西來。
已謀寒食驅羸馬,細聽清談動玉哀。
|
|
答閻求仁謝參寥彥溫訪於墳所解釋: 詩詞:《答閻求仁謝參寥彥溫訪於墳所》
老濞城西木半摧,
昆侖岡下路新開。
故人此地銜憂去,
禪客他時問疾回。
聞為樹風增永感,
卻因水鳥證西來。
已謀寒食驅羸馬,
細聽清談動玉哀。
中文譯文:
老濞城西的木頭已經摧毀一半,
昆侖山下的道路重新開辟。
故人在這里背負憂愁離去,
禪客將來會來問候他的疾病。
聽說樹木被風增添了永恒的感慨,
卻因為水鳥的證據證明它是從西方來的。
已經準備好了寒食節驅趕瘦弱的馬匹,
細細聆聽著悲傷的玉琴的清談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秦觀的作品,是他在回答閻求仁、謝參寥彥和溫訪於的問題時所作。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故人離去和禪客的到來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開篇描述了老濞城西的木頭已經被摧毀了一半,昆侖山下的路重新開辟,這里可以理解為時光流轉不息,舊的被摧毀,新的不斷產生。
接著,詩人提到故人離去,帶走了憂愁,禪客將來會來問候他的疾病。這里表達了作者對故人離去的思念和對禪客到來的期待。
詩的下片,詩人聽說樹木被風吹拂,增添了永恒的感慨,但是卻因為水鳥的證據證明它是從西方來的。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在借景抒懷,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遠方的思考。
最后兩句,作者已經準備好在寒食節時驅趕瘦弱的馬匹,細細聆聽著悲傷的玉琴的清談聲。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準備面對生活的挑戰,同時也表達了對音樂的喜愛和對悲傷的傾聽。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寫和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離別、思念和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中運用了音樂和自然的意象,豐富了詩的意境和表達方式。 |
|